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233篇
公路运输   603篇
综合类   538篇
水路运输   1562篇
铁路运输   412篇
综合运输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reliability of an offshore structure is dependent on its response to the extreme wave climate; therefore, an 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wave climate at a location is a prerequisite during design as well as in marine opera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extreme wave climate in the Norwegian Sector of the Barents Sea, using wave hindcast datasets from the Norwegian Reanalysis 10 km (NORA10) database for four locations.We have considered thre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 estimation of extreme wave heights, that is,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method, the peak over threshold method, and the annual maxima method. The parametric bootstrap concept is consider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related to sample size. The estimated 100-year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methods differ, and the degree of variability in the estimate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dataset.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due to sample size is wider when considering the annual maxima method.The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the three method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when estimating extreme wave values for design. While it is difficult to single out the best method among the three, the estimated values give knowledge of the possible range of the extrem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the locations. Generally, the dataset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wave climate is less harsh further north compared to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Barents Sea. The datasets do not suggest any temporal trends i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at any of the locations.  相似文献   
62.
针对一台自行设计的浮摆式波浪发电平台的运动特点与采能方式,对其系泊系统进行设计。系泊型式为"平台—连接缆—浮筒—锚链—锚"的悬链线单点浮筒系泊。以试验海域海况参数为依据,计算系统载荷,并采用准静力分析法对系泊系统各构件进行选型设计。设计的连接缆为钢丝绳,浮筒为圆柱型钢制浮筒,锚链为二级有档锚链,作业锚为AC-14锚。经检验,设计的系统符合安全要求和平台稳定性需求。  相似文献   
63.
白帆  武霄 《港工技术》2015,52(3):45-48
取水工程为核电厂重要构筑物,按照较高的核电标准设计往往断面较大,在保证取水安全的前提下,分析不同工程的使用要求,有针对性的的进行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以田湾核电取水工程为例,分析优化设计过程,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4.
陈荣  刘山尖 《船舶工程》2015,37(6):50-53
在弹性梁上等间距安装吸振器,构建带分布式动力器的基座系统,建立了Euler梁-吸振器-弹性支承耦合系统的力学模型。给出了子结构的导纳矩阵,推导了基座的动态特性传递方程,得到了基座系统的力传递率表达式,并详细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基座减振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带分布式吸振器基座系统实验平台,对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进行了标定,测试了基座的力传递率特性。数值仿真与实验测试结果均表明,带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基座在低频取得了优越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65.
摘要:针对某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波浪载荷直接计算。根据规则波中波浪载荷RAO特性和其波浪载荷的长期预报结果,确定该船的设计载荷。并将该设计载荷与CCS《小水线面双体船指南》中设计载荷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规范对于大尺度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波浪载荷计算的局限性。同时,由该船波浪载荷长期值沿船长和船宽的分布,分析其波浪载荷的分布规律,为工程中大排水量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结构设计和加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刘日明 《船舶》2015,(Z1):10-16
对CSR-H 与CSR用于强度分析的载荷变化进行分析,对各载荷分量的包络值以及应用于等效设计波中的船体梁波浪弯矩、波浪剪力和外部海水压力、加速度等载荷分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货油舱、干散货舱、压载舱典型位置处的内部压力变化,并对载荷变化可能引起的结构要求变化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67.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规则波作用下30万吨级油轮撞击能量,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HT、LB、TT0、D对撞击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撞击速度与HT成正比;与LB成幂次关系;与TT0也成正比,但TT0=1时船舶撞击码头与波浪产生共振,撞击速度出现极大值;压载时的撞击速度大于满载时的撞击速度,撞击速度与吃水成负相关。提出了30万吨级油轮撞击能量的计算公式,与青岛港原油码头三期工程和青岛益佳集团燃油码头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金凤  万超 《水运工程》2015,(12):10-15
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FLUENT软件计算平台上建立了二维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对透空有梁面板结构底面受到的波浪冲击作用进行研究。数学模型采用RA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以VOF方法处理自由表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造消波性能和应用的有效性。通过计算,得到了波浪冲击过程中波陡、超高和板宽各因素对冲击压强的影响。最后在已有冲击压强计算公式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公式,以更准确地预报波浪的冲击荷载,深入认识波浪冲击机理。  相似文献   
69.
张杰  丁亮 《水运工程》2015,(5):22-25
运用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的SWASH模型对长江口围垦工程的越浪进行模拟研究。采用垂向结构提高了模型的色散性,使模型适用于深水区,考虑垂向加速度的作用,使浅水区域的模拟更加精确。根据实际具体工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海堤规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模型和海堤规范都能很好地对越浪量进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工程中栅栏板对波浪的耗散等还需在数模中进一步概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70.
为安全可靠地降低防浪墙顶高程,在分析国内外规范对越浪量标准界定的基础上,为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海堤拟定了运营工况、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这3种工况组合和相应的允许越浪量标准,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海堤越浪量进行优化设计,使人工岛地面与挡浪墙之间的高差减少到人体正常身高范围,可为过境旅客提供海天一色的景观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