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2.
齐云飞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4):6-7,5
本文通过分析实例,对在编组站四显示自动闭塞改造工程中的信号机布置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即通过缩短闭塞分区的长度并制定车场内正侧线股道上的信号机显示方案来提高车站的咽喉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予漫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6):40-42
本文结合成都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功能、车站规模及用户需求,提出闭路电视监视方案。 相似文献
4.
专用铁路编组站改造是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的控制工程之一,对于铁路运输组织、站场设施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既有莱钢编组站站场设施和运输组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钢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规划,分析莱钢编组站目前存在的无贯通正线、到发线有效长不足、卸车线有效长不足、站坪坡度超限等问题,提出莱钢编... 相似文献
5.
6.
黄昕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9,6(1):25-28
从设计思路、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创新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由西安铁路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铁道部信息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 相似文献
7.
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整合行车调度系统信息、联锁信息、驼峰自动化系统和调机综合安全监控系统信息,结合先进的车号识别和计轴技术进行作业计划执行的跟踪,实现自动采集作业时间,反馈作业实绩,使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中管控一体化达到无缝链接,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研究编组站作业信息流的产生、传递过程,探讨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下编组站作业如何适应作业自动执行的要求,初步提出编组站作业信息流程的整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总结目前国内大型编组站的信号施工调试经验,介绍CIPS系统下的自动化驼峰信号设备调试技术,重点侧重于介绍电路方面的调试方法、调试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站尾部使用停车器已有20年的历史。对现用停车器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力式停车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