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对岜肯隧道浅埋偏压段洞口施工中出现的塌方及初衬开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结合施工实际提出了地表加固及平衡土体偏压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表变形及隧道沉降开裂,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鲁木齐乌奎高速公路沉陷段进行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分析及一系列现场试验,找出其沉陷原因,为今后的类似道路的设计、改造和管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阜新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过程中,过道管沟的沉陷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以及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 As a new space-geodetic technology, satellitedifferentia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DInSAR) has proven highly powerful for regionaldeformation mapping with some prominent advantageslike high sensitivity to displacement, high spa…  相似文献   
5.
地铁下穿既有线和扩大基础桥梁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六号线朝阳门—东大桥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二号线朝阳门站和二环主路朝阳门桥施工,工程难度极大,施工安全控制极为重要。为研究新建隧道施工过程对围岩与既有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期间既有结构的安全使用、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针对本工程拟定了不同施工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TS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分析其对围岩与下穿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效果。依据既有结构沉降控制标准,最终提出采用新建隧道与既有车站零距离刚对刚接触、自隧道两侧同时开挖、在既有车站两侧同时施做水平旋喷桩的方案。该方案将为六号线下穿既有车站和扩大基础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外环线大型车道路面沉陷、碎裂、坑塘等缺损严重,维修与交通矛盾突出,表面补坑、加罩效果不佳,为此采用SD系列地聚合物灌浆材料在环西二大道、大型车道进行注浆加固试验,经对注浆前后同弹弯沉值的检测以及应用观察表明,加固补强效果明显,实现了非开挖无障碍加固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沉降速率法在软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国内沿海某机场飞行区扩建项目软基处理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双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和沉降速率法的主固结沉降量推算结果,指出了沉降速率法的优势,并应用沉降速率法准确的进行了沉降预测和卸载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梧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介绍采用以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的收敛速率作为判定标准的经验法,来确定隧道围岩的二衬合理支护时机。通过现场实际监测结果分析,确定了Ⅱ、Ⅲ、Ⅳ、Ⅴ级围岩相应的收敛趋于稳定时的掌子面推进时间与距离,为这四种级别围岩的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InSAR技术在高速铁路采空区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将会穿越采空区,需要准确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文中使用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2009~2015年间的数据对比分析,查明某在建高铁跨越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为线位的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InSAR是一种有效的采空区变形监测技术,在铁路跨越采空区变形分析及指导地质选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浅埋隧道地表出现沉降问题,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建立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然后提出改进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确定沉降模型参数,该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能求得最优化问题全局精确解 工程实例表明它不仅能解决非线性地表沉降模型参数优化问题,而且优化结果好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