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79篇 |
免费 | 20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182篇 |
综合类 | 5355篇 |
水路运输 | 5285篇 |
铁路运输 | 9069篇 |
综合运输 | 5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0篇 |
2024年 | 520篇 |
2023年 | 530篇 |
2022年 | 741篇 |
2021年 | 1065篇 |
2020年 | 1026篇 |
2019年 | 728篇 |
2018年 | 557篇 |
2017年 | 703篇 |
2016年 | 741篇 |
2015年 | 850篇 |
2014年 | 1608篇 |
2013年 | 1081篇 |
2012年 | 1934篇 |
2011年 | 1915篇 |
2010年 | 1319篇 |
2009年 | 1274篇 |
2008年 | 1256篇 |
2007年 | 1853篇 |
2006年 | 1657篇 |
2005年 | 1053篇 |
2004年 | 773篇 |
2003年 | 507篇 |
2002年 | 316篇 |
2001年 | 335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外核测井技术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追踪,简要地介绍了几种我所有研发可能的测井仪器,以期能够为我所核测井仪器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故障注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嵌入式系统容错能力的确认和验证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故障注入技术及其相关原理和特点,并且针对嵌入式系统中的几种常用故障注入工具,描述了它们的体系结构及属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楼宇自备电站常规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采用微机集控系统,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吴四二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3):107-109
从首列车试验的需求出发,阐述首列车试验的分类、内容和程序,并对首列车试验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地铁公司首列车的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点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国产MTC-I型列车控制系统(CBTC)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与认证工作,阐述了信号安全攸关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安全完整度等级、安全认证类型、风险评价原则等概念与定义。基于安全认证、系统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架构、项目风险管理、安全审核与评估等具体内容描述了MTC—I型CBTC系统通用产品安全认证实践过程。对建立我国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的安全认证体系、实施策略以及风险管控原则等安全认证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东屹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5)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舒适度高、低碳环保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对其特征研究和发展必要性分析,提出其在上海市的发展策略及发展规模,以弥补本市公共交通结构缺失,引导新城地区发展,提升其在公共交通出行结构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卜格非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0,33(5)
分析列车起火因素,介绍典型火灾发展的过程,阐述传统早期烟雾报警系统的缺陷和极早期烟雾报警系统在列车中应用的优势,并给出极早期烟雾报警系统在列车中的初步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列车无法宽带无线上网的问题,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各自对电气安装的要求。车外语音加车内无线局域网,直放站配合无线局域网和微蜂窝RRU拉远这3种方案都能提供高速列车宽带无线上网。但是它们技术方案不同,导致成本、性能、布线难度不一样。可以根据工程要求选择不同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CM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本文在揭示了目前城市轨道工程特点及存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CM建设管理模式的特征和优点;分析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采用CM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推行CM模式的相应方案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并从当前我国汽车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从内部和外部环境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改革思路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理性预测和判断,制度设计上更趋于合理、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竞争推动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渐趋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设想了一种银行一体化的营销模式,权当为未来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作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