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港口科技》2006,(11):I0001-I0001
沈志康,浙江绍兴人,1958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南京航校和上海教育学院,1999年研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先后得到上海著名画家胡振郎先生等指教。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作品《故乡雨后》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还赴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并收藏。1994年和1995年分别在澳门成功举办两次个人画展。199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作品入选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大赛》。出版有《沈志康画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它精深博大,内蕴深厚,安全迥异于世界其他艺术,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质,其形成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今世界呼吁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为中国画的发扬光大,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进一步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提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30日~12月2日深圳会展中心的国际自行车车展,《我在中国画了一个圈:石敬远征笔记》新书发布仪式和现场三天的签名售书圆满成功。骑行—写书—出版这3件事都完成得很不容易,这次车展就是总结这所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在杨海伦《画集》中,上海文汇报主编肖关鸿先生曾评说:“中国画以海为主题的作品历来不多,杨海伦却情有独钟,因为他是大海的儿子”。我在21世纪初认识了他,得知他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自幼在海边长大,后经常随舟出海捕鱼,既与风浪和大海搏斗,又与大海相依为命,大海神似般的传说陪伴过他的童年,惊心动魄的出航和海上生活又使他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理解、大海对他是有灵性的朋友,渔民的辛勤劳作和人民海军水兵的无私奉献是他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林风眠,是一位融合中西画法的绘画大师,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他始终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采。林风眠使用毛笔宣纸,但他不求书法力透纸背的效果,也不题诗于画,其运线的果断、疾速、道劲,显出一种独立的个性,他常常融浓丽的彩色于水墨,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质量感,破除了传统水墨画略施淡色的程式,他采用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的,但是,画面效果和作品所体现的意境却又体现了东方诗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国画大师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以及笔墨的开拓性独树一帜,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画面临着新一轮的求新局面,虽然这是其发展过程的一个自然的阶段,但确有将西方的创作理念及形式作用于中国画的创作现象,并谓之"创新"。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使其各自艺术思维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把这种现象偏面的理解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则混淆了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如何不盲从的对待外来的文化艺术,寻求中国画的革新,是今天的画家及理论家们应该理性思考的一个问题。多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中西的差别和交融点,终究会走出一条宽阔的大道来。  相似文献   
18.
无往无复天地际也--中国画空间意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的写照,长期以来就中国画的透视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学说,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相对于西洋绘画透视法的区别入手,就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结构的独特经营方式,并着重从空间意识的渊源与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运》2009,32(5):72-73
山东蓬莱人,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中国一级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被鲁迅美院誉为历届毕业生中最有成就的四人之一.其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多次获金、银、铜等各种奖项,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地收藏。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中国画源远流长,它以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和色彩画面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曾经历了从绚烂至极到质朴平淡的变换,这种绘画色彩运用风格的变换,是两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互动的结果。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影响,及促使中国画色彩变化的文化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