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80篇
公路运输   139篇
综合类   358篇
水路运输   182篇
铁路运输   409篇
综合运输   1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31.
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萍  刘莲花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6):11--13,22
依照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由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评价指标构成,并对各指标的含义做出解释,最后以北京地铁13号线部分车站作为实例,对技术性评价指标加以应用。论述一套合理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有效解决公共交通换乘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2.
地铁十字换乘车站预留换乘节点的结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柯  林蓼 《都市快轨交通》2008,21(3):28--31
十字换乘地铁车站预留换乘节点的结构受力复杂,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分析预留换乘车站节点范围的梁、板、柱内力,找到应力集中部位,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车站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233.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沿用普速铁路以长途直达为主的旅客运输组织模式,导致区域客流需求不能满足、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低、列车运行干扰概率大、动车组运用效率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高速铁路应以中短途客运为主、普速铁路以长途客运和货运为主的分工模式。并基于此,提出区域内客流直达为主,跨区域客流换乘为主的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建立了先编制区域干线规格化满能力列车运行图,后通过选线方式编制跨区域列车运行线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思路。最后从旅客流线、换乘设施、列车运行线衔接、调度指挥、票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基于区域协同的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34.
为研究既有地铁新增换乘通道开挖对周边结构影响,在模拟换乘通道的开挖过程时,考虑到该过程分为竖井的开挖、竖井通道的开挖及换乘通道的开挖,选用ANSYS软件分别对各个工序进行数值模拟,从横向和纵向分别分析换乘通道开挖到不同时间段时的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结构与轨道的影响,得出其变形的规律,为换乘通道开挖提供变形控制标准.结果表...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238.
扬州港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区域,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扬州港具有江海货物直达、中转运输集散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是扬州港建设成为长江沿线重要港口的关键时期.继续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正在从思维上的共识成为一种行动.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扬州港人正以激扬奋发的干劲,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39.
孙绍先 《水运工程》1996,(10):99-104
北仑港矿石中转码头是我国上海宝山钢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着重阐述北仑港矿石中转码头选址,规划与设计,叙述工程建设概况,主要包括:运输方案技术经济论证:码头总体规划与布局;电脑控制的自动化装卸工艺;装卸机械设备选型;环境保护措施;码头结构,桩基承载能力与钢桩防腐的现代化技术。  相似文献   
240.
北京城市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北京市居民从居住地骑自行车存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在主要换乘地点的自行车存放量和骑车者的骑行时间,对其生成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造成这种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使这种出行方式真正为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