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0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31.
主要研究一种基波串联谐振式混合有源滤波器.首先介绍其拓扑结构及主要特点;接着讨论其采用检测电网电流型控制策略时的工作原理,基本思想是通过适当控制有源部分来等效增大电网支路的谐波阻抗;最后从抑制电网阻抗与无源滤波器之间的串联和并联谐振、改善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鲁棒性这3个方面详尽分析了该滤波器的稳态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232.
分析了牵引供电系统中区间串联补偿装置对提高接触网末端电压的作用,介绍了区间串联补偿的主接线,设备构成,投入、退出状态下的开关设备位置及开关设备闭锁关系与保护过程,区间串联补偿装置与变电所串联补偿装置的区别及区间串联补偿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33.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带间隙避雷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雷电防护用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结构,分析选择了避雷器的额定参数,通过雷电冲击放电伏秒特性等型式试验对避雷器样品性能进行了检验,最后简要介绍了产品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34.
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高速动车组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模型——Maxwell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某高速动车组拖车模型,基于非线性稳定性和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同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相匹配,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在不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有不同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235.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的电抗器发生匝间短路时,其电感值的变化将导致感抗比(电抗器的感抗与电容器容抗的比值)变化,利用该电气量的变化,提出并补装置基于感抗比的新匝间短路保护。基于PSCAD的仿真表明利用感抗比的匝间短路保护能够对匝间短路故障作出快速正确的判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36.
针对线路坡度大、牵引负荷重的山区电气化铁路在开行货车且进行越区供电时,接触网末端电压水平经常低于设计规范要求的最低电压19 kV的要求,很难满足运输组织的需要,以丽江—香格里拉铁路为例,提出了区间移动式串联电容补偿方案,可以提高接触网末端电压水平,保障牵引供电系统越区时的运输要求,且较为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237.
在对现有感应加热电源功率调节方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脉宽移相调功与定角锁相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调节逆变器输出功率。该方法不仅满足了电压型逆变器的工作条件,而且实现了功率的大范围调节,主电路简单,可实现软开关。文中对输出功率与移相角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并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及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8.
介绍了电气化铁道串联电容补偿装置通过穿越性短路电流时,其串补保护设备的工作仿真分析,剖析了外部接触网短路时,流过电容器组、保护间隙、阻尼电阻和电感以及并联断路器的电容器组放电电流和穿越短路电流过渡过程;给出了其串补保护设备主要单元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39.
240.
本文通过对比两种国内常用的牵引车制动系统挂车回路的控制原理、控制手柄旋转角度对挂车控制阀输出压力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两种控制方式的各自特点,也为今后牵引列车的制动系统设计提供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