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4篇
  免费   47篇
公路运输   2055篇
综合类   697篇
水路运输   1529篇
铁路运输   1873篇
综合运输   8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针对水下潜航器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潜航器安全隐蔽航路规划模型。首先对水下航路规划的影响因素集进行划分,结合水下潜航器特点,通过改进信息素更新机制及启发因子的设计,建立基于蚁群算法的潜航器全局航路规划模型;其次考虑敌我距离变化量、我方位置与目标点的距离、我方声呐盲区、敌我距离最小量作为代价函数的4个因数,建立单目标动态威胁的局部航路规划;最后通过仿真得到全局规划路径和局部避碰路径结果,说明该方法在水下潜航器航路规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2.
针对当前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存在误差大、工作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一种性能优异的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首先分析当前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的研究现状,找到引起各种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不足的因素,然后收集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数据,结合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的随机变化特点,引入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设计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模型,最后与其他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适应复杂海域水下无人航行器航位的变化特点,提高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精度,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速度快,获得比对比算法整体性能更优的无人航行器航位推算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3.
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不仅取决于控制器中控制律的设计,还取决于作动器在结构中的作用位置,作动器的合理布置能有效抑制结构振动低频范围内的响应。文章以圆柱壳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系统可控可观性准则,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作动器作用位置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应用于圆柱壳体中作动器作用位置优化设计的问题,在振动主动控制实验中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44.
船舶矢量舵减横摇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加装减摇装置系统的船舶的横摇运动问题,本文提出由舵和翼舵构成2个相对独立的矢量控制面减横摇稳定控制系统,建立了矢量舵控制力矩和扭矩与舵角、翼舵角的m阶回归模型,给出了拟合精度。设计了系统μ-鲁棒控制器,本系统能量最小指标下设计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舵角/翼舵角智能协调决策器。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航向控制精度同时,矢量舵减横摇μ-鲁棒控制系统能有效减小横摇,降低系统能耗,且增强了抗系统参数摄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45.
对欠驱动UUV首尾平行操舵模式的控制特性和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建立首尾平行操舵控制数学模型。设计首尾平行操舵混合控制器,尾舵通过PID控制器实现深度控制,首舵通过基于模糊PID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实现姿态调整。首舵前馈控制器用于补偿尾舵引起的扰动,模糊PID反馈控制器用于补偿前馈控制偏差和外界扰动。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混合控制器实现了小攻角爬潜控制,控制器精度高、适应性好,首舵反馈控制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后,具有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46.
锂电池过放电后会诱发内短路,短路电池单体搁置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自修复现象。为了对电池过放电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获得过放电电池的电特性,本文以过放电后的镍钴锰(Li-NiCoMnO_2,NCM)三元锂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过放电后搁置100 d,再对电池进行20次循环充放电试验和静置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搁置过程中电池单体的容量有衰减;无论过放至何种程度,过放电后的NCM锂电池单体在搁置100 d的前后对比中,内短路程度降低,内短路阻值变大,漏电流变小。搁置后的循环寿命实验表明,过放电程度越大的电池单体衰减速率越快。这些过放电后电池单体的性能变化规律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特性,同时,也有助于电池短路电阻辨识算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547.
一、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简介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尾气,以及曲轴箱和油箱中的燃油蒸气。  相似文献   
548.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走行轨回流的方式,该种回流方式会向道床泄漏电流并产生杂散电流.为了解决杂散电流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专用轨回流技术,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回流方式,以及专用轨回流器的结构、选型依据及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49.
(1)检查传动V带。对传动V带的检查主要包括3个方面:观察传动V带有无裂纹或超出磨损极限,如有应及时更换;检查传动V带的挠度。当用100牛的力作用于两传动轮之间的传动V带中央部位时,新传动V带的挠度应为5~10毫米。  相似文献   
550.
华伟 《汽车科技》2011,(4):33-36,32
结合大量国外文献、各国法规以及作者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安全带舒适性的研究内容,并针对乘客安全带佩戴前、佩戴时和佩戴后的具体内容,分别研究和讨论了安全带的佩戴位置、卷收器噪音、安全带拉出和回收力等相关舒适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