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313篇
综合类   93篇
水路运输   164篇
铁路运输   199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122.
软弱地基轻型井点结合塑料排水板复合加固法是将深层处理塑料排水板和轻型井点降水结合起来对软基进行加固的方法。结合靖江新港作业区公用码头软基加固,介绍了该法的施工工艺和优点。并通过现场监测分层沉降、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参数试验,验证该法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该法加固深度深,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3.
<正>1工程概况1.1隧道概况北京地下直径线DK1+145.45—DK1+625段隧道位于崇文门西大街南侧高层建筑与既有环线地铁之间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结构为单洞双线断面,覆土厚度6.96~10.67m,为拱形直边墙断面。  相似文献   
124.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水中进洞段的覆土最薄处为6.187m,属于超薄覆土盾构施工,给地面沉降控制增加了难度,同时极有可能出现隧道“上浮”现象;由于正面压力的减少,易造成管片之间的松动。介绍了该隧道工程所采用的盾构水中进洞的过程,分析并探索了为防止地下水进入工作井,采用井点降水、水中进洞以及洞门封堵等保证盾构进洞安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5.
郭俊生 《中国水运》2010,(5):205-206
文中首先说明了减压井工作原理,苏丹罗斯雷斯大坝加高工程减压井项目技术要求及施工难点,特别是施工区域内全部含有厚度较大的流沙层,而流沙层钻进属于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进而论述了公司如何对现有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开发SPC-300水井钻机跟管钻井工艺,制定和采取了科学的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使项目得以高效优质实施。  相似文献   
126.
采用袋装砂井处理软土路基,提高原路基的强度、承载力及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7.
杨春雷 《中国水运》2014,(7):384-385
文中以供水管道的渗漏定位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当前主要使用的供水管道渗漏定位方法。鉴于国内供水管道管网分区还比较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来判断出现漏损的故障类型,可在此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来利用现有仪器做进一步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8.
马秀君 《交通标准化》2012,(15):148-152
在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设计中,针对平原地区高速公路通道积水问题,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等特点,采用"边沟→集水井→沉淀井→渗透井(或蓄水井→小回灌井)"这一渗透排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9.
高军凯  贺会萍 《隧道建设》2009,29(5):569-573,58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始发竖井项目是国内迄今为止地连墙厚度最厚、成墙深度最深、开挖深度最大的工程案例。作为典型的超深基坑工程,该工程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下连续墙逆作法辅以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等施工手段,解决了竖井开挖和支护施工带来的一系列结构稳定问题,避免了传统基坑支护方法带来的各种施工风险。结合工程施工情况,阐述了逆作法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及控制要点,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130.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剧着对水源的污染.淡水供水不足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并且呈现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可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尽管目前通过传统的方式,如开采地下水、抽取河流水等暂可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但无法解决特殊环境或特殊情况下的淡水需要,因而开辟更多、更新的途径以增加淡水供给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