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65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708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针对传统城市轨道交通ATS回放软件不支持列车运行信息显示的问题,深入分析回放功能优化需求,研究列车运行信息回放方案。在现有回放软件的基础上,引入离线数据库存取列车运行信息,通过进程间通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列车运行信息的记录和回放。其在上海地区ATS系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ATS故障排查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城轨ATS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12.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铁路信号系统传统运维方式在信息交互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远程监测的智能运维管理方案。利用互联网及三维仿真技术可视化反映各站设备运行状态,以历史数据信息为模板,依据相似度对比,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设备故障信息预警、定位,及时发现信号系统的风险源,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该系统已在南山口站应用,效果良好,为困难地区的信号系统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3.
FAO试验线的建设对FAO技术的发展及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天津FAO试验线的系统设计方案;以FAO关键场景“自动唤醒”为例,对场景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和现场测试进行了详细说明。天津FAO试验线已成功应用于天津FAO技术的科研及工程项目中,可为后续FAO试验线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14.
本书为“高速铁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丛书”之分册。随着铁路信号设备中电子元件的不断运用和铁路运输的日益繁忙,针对我国高铁运行环境和设备特点,开展高铁信号系统雷击电磁瞬态防护理论和方法研究迫在眉睫。本书主要从解决雷击电磁瞬态定量分析和雷击电磁瞬态多途径耦合定量分析2个问题切入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15.
结合中低运量新型轨道交通的工程特点和运营需求分析,探讨与线路运能相匹配的列车运行安全防护方案,明确选择列控制式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与运营管理模式相适应的信号系统架构设计原则,提出以地面列控为主的精简型信号系统架构及设备配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信号系统的建设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816.
在城轨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工程设计中,根据出入口作业的场景分析及其防护原则,提出站台门端门出入口通道唯一性的优化方案,以及门禁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方案,以满足全自动运行线路出入口的安全防护需求。优化后的方案已在城轨项目中应用,可为后续全自动运行线路的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17.
高铁信号系统是高铁运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成就,尤为突出的是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首先从复杂巨系统、列车运行安全、CTCS技术规范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多层次安全保障概念,并对高铁信号系统多层次安全保障系统的既有概念进行了新解释。其次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斗定位、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介绍高铁ATO、智能调度和智能运维等智能技术应用。最后对高铁信号系统智能技术应用进行展望。多层次安全防护和信号系统智能化对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铁信号系统智能化将不断提升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18.
针对城轨交通领域列车驶离站台时,因突发紧急情况,乘客拉下车厢内紧急制动阀运营场景,对信号系统施加紧急制动的有效范围进行讨论。通过紧急制动停车后车体留存在站台有效区域的长度,推导出信号施加紧急制动的有效范围;对比至少有一扇车门在站台有效区域、至少有一扇车门在站台门有效区域和至少有一节车厢在站台门有效区域等3种方案的优缺点,以此作为运营管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19.
针对城轨列车在接触网禁停区非预期停车可能导致接触网拉弧断电,继而引发线路停运事故的情况,信号系统根据供电专业的输入信息设置接触网禁停区域,对线路区间和站台不同区域的禁停区实现列车自动防护功能,防止列车在禁停区内停车。阐述在列车自动运行模式和列车自动防护手动驾驶模式下对应的禁停区防护功能;分析增加接触网禁停区防护后,对信号降级模式和高密度运营场景的影响;分别提出司机按辨识禁停标识驾驶和通过ATS的运营调整策略进行修正的应对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折返间隔符合交路要求。接触网禁停区防护功能目前已在上海地铁6号、8号、9号线陆续上线,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820.
为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避免列车滞留在长大区间的防淹门区域,提出一种防淹门区域防护方案。首先,依据接口设计原则,分析防淹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技术条件;其次,以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站防淹门区域为例,结合进路信息、信号机及区段状态,优化“关门请求”“关门允许”的处理逻辑,并基于实际运营场景分析其应用效果;最后,根据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特点设计防淹门旁路功能,以保证列车在防淹门电路故障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经验证,该方案能够提高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通过防淹门区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