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2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746篇
综合类   451篇
水路运输   613篇
铁路运输   422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预应力钢束伸长值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伸长值计算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例子说明小跨简支空心板梁单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有效预应力要大。  相似文献   
3.
扼要地介绍了大直径空心桩的成孔、空心桩节的预制、安装和压浆成桩等施工工艺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可供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鲁强  金玉 《铁道建设》2007,(3):44-49
预应力拱支单层网壳结构体系是在综合了单层网壳和预应力拱结构等的优点的基础上,构思出的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形式。本文比较了该结构体系在三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形性能,结果表明该杂交结构能充分发挥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整体受力性得到明显改善,显示出该新型杂交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苏琴 《水运管理》2005,27(2):32-33
通过对水上交通执法立案是实施行政处罚的基础、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两个方面论述,指出当前执法人员不重视立案环节的错误之处,并提出规定立案的期限、调整《交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的审批、修改《交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的本格式3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炳坤  周履 《国外桥梁》1997,(4):12-13,18
从主梁、桥塔、斜拉索、桥墩、桥梁基础、桥塔与主梁的嵌固、斜拉索的锚固和风荷载八个部分介绍了法国埃它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  相似文献   
7.
谭发茂 《国外公路》1997,17(5):33-38
塔柱采用赋于艺术造型的独立式单斜塔的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该文将从从美学、地质学以及结构设计的不同角度,介绍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构想。阐述设计采用的三维结构分析模型技术,同时简略介绍设计标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不中断行车整治单开道岔基床病害架空设备的研制、使用。  相似文献   
9.
轨道线路测量和有轨车辆的定位常采用GPS定位技术。利用GPS单频接收机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的关键是提高GPS单频相位模糊度解算的效率和成功率。基于轨道线路垂直方向变化不大和有轨车辆沿一定线路行驶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单频相位模糊度解算方法。对GPS单频接收机提供的定位观测值进行粗差探测、修正和剔除等数据预处理,用低噪声和低多路径效应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对码伪距观测值进行平滑处理,再用附加约束的方法估计双差模糊度实数解,以此为基础进行模糊度搜索固定。算例显示,该方法可提高模糊度实数解估计的精度和可靠性,缩小模糊度的搜索空间,使模糊度解算效率和成功率得到提高,有利于单频GPS接收机在高精度的线路测量和有轨车辆的定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环境法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对“环境公益诉讼”、环境NGO的研究热、实践热,2005年前后中国发生的数起重大的环境侵害纠纷争议案件、2005年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颁布,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会议的召开,所有这些促成本文对现行的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