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440篇
综合类   307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黄河  曾壮 《客车技术与研究》2013,35(2):13-14,17
国内已开发出多种11-12m长的低入口城市客车,而市场需求量大的8m长低入口城市客车还是空白.本文应用轮顶悬架前桥及短后悬结构专利技术,成功开发出低成本的8m长短后悬低入口城市客车.  相似文献   
72.
谢波 《交通科技》2013,(4):50-53
互通式立交是高等级道路解决交叉口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控制车辆出入的重要措施。文中从平、纵面线形设计、匝道超高及端部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互通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北207国道荆门西互通立交工程实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3.
结合上海市诸光路通道工程隧道主线与下层匝道并行形成高低坑的工程实例,对基坑支护不同的计算方案进行比选研究,采用了一种合理的高低坑计算方案,同时在满足了基坑各项稳定性的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对比选取了高低坑工况下基坑所需的围护桩长,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为明确螺旋匝道和螺旋桥处的驾驶行为模式和汽车运行特征,在涪陵长江一桥、乌江二桥、重庆融侨大道和涪陵金凯环形高架4处地点开展螺旋匝道实车试验,用车载仪器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连续行驶轨迹、速度以及周围行驶环境等信息。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研究螺旋匝道范围内的速度变化模式、幅值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单车道螺旋匝道的速度变化模式多样化,双车道螺旋匝道的行驶速度在整体上维持稳定,匝道范围内的连续升坡和降坡并未导致速度出现趋势性衰减和趋势性升高;螺旋匝道并入主线时,驾驶人在合流鼻之前有明显的、共性的减速行为,这与现行设计标准中的设计假定相反;除涪陵长江一桥之外,其余3处都是下行速度低于上行速度;螺旋匝道设计速度越低,实测速度与设计速度之间的偏离越严重,并且速度幅值离散化,因此不建议使用20 km·h-1的匝道设计速度;螺旋匝道运行速度与匝道半径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76.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文章对甸头枢纽互通立交的设计及方案比选进行了介绍。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阐述了甸头枢纽互通立交各方案的设计思路及优缺点,从服务水平、公路用地、工程规模及造价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比选,给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8.
城市高架道路匝道与平面交叉品衔接空间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架道路上、下匝道设置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交叉口乃至高架道路自身的运行,以常见的平等式匝道设置为对象,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5种匝道优化设计方法,为城市高架道路匝道布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通过回顾入口匝道单点控制经典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上海典型匝道——江苏路匝道的几何布局、占有率及速度的实测数据.运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4.0和VAP(动态控制编程)模块对无控制、定时控制、动态Alinea控制、动态DC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评价.实测数据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对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是必要的Alinea单点控制策略优于定时控制、动态DC控制;Alinea单点控制适用于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  相似文献   
80.
在分析道路衔接的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顺利进入交叉口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模型.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通过与Vissim仿真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