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3篇
  免费   802篇
公路运输   6563篇
综合类   4853篇
水路运输   3612篇
铁路运输   3596篇
综合运输   751篇
  2024年   274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1013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931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774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简要阐述PIT-FV瞬态动力法的基本原理。与模型桩试验结果对照,证实PIT-FV瞬态动力法这一技术的可靠性。该技术用于工程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53.
针对正在施工的乌鞘岭隧道工程中所遇到的强流变性地层条件,对隧道施工提出了建议①调整初期支护和后期支护在整个复合式支护体系中所占的比重;②尽量缩短柔性初期支护的工作时间;③保持衬砌紧跟;④保证混凝土衬砌不开裂;⑤加深对"新奥法"在特殊不良围岩条件下的适应性的再认识和再理解,并对现代隧道及地下工程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解释.  相似文献   
954.
隧道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隧道开挖中围岩的应力及位移,对于浅埋隧道,由于上下边界的不对称,稳定性分析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众多隧道稳定性计算方法都基于隧道深埋假设,针对一般浅埋隧道的分析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及数值模拟等方法上或未深入分析浅埋隧道失稳破坏机制。文中开展浅埋隧道围岩弹性研究,基于隧道在无限空间下的弹性解,运用镜像法,考虑隧道周边非均匀收敛情况,得到非均匀收敛条件下浅埋隧道的弹性解。  相似文献   
955.
956.
缓和曲线设计的新法—等代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和曲线的设计是公路路线,互通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由新的角度,从分析回旋曲线的性质入手,利用回旋参数A=√2/2时回旋曲线的特征进行缓和曲线的设计,从而找聘种设计缓和曲线的新方法-等代曲线法,并利用高等数学的有奖理论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57.
连续曲线梁内力影响线计算的解析公式复杂,采用静力有限元分析,计算后处理工作量又大。本文根据米勒.布雷斯劳的杆系内力影响线定理,推导了曲梁截面发生强迫相对位移时的等效结点荷载计算公式,将机动分析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使计算连续曲线梁内力影响线的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958.
结合四川绵阳南郊机场对飞行场地,特别是高填方区地基的压实度和沉降控制的严格要求,保证圆砾土和卵石土高填方区地基的强度和稳定,研究采用强夯法以提高填方及地基的密实度,达到了控制地基总沉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9.
地震折射层析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有着效率高、信息丰富、成本低、周期短、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此,简介了折射层析成像和高密度电法的原理,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折射层析法对冰山谷沟隧道工程地质联合探测。利用折射波探测下方地质体中的波速特征,利用电阻率法探测地质体的裂隙发育及电阻率特征。综合两种方法进行风化带的分层,判断地质体的完整性及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并充分利用两种方法的优势,为后期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为研究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和分析预应力管桩桩周摩阻力-沉降关系、桩端阻力-沉降关系.以安慈高速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为例,进行指数函数模型计算和静载试验,并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函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静载试验的结果较为相近,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软土中预应力管桩单桩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