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221篇
综合类   251篇
水路运输   487篇
铁路运输   247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动态分段技术是一项新的线性特征的存储、显示和分析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路面管理系统。该文介绍了动态分段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理,分析了路面管理系统中动态分段的数据结构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讨论通过计算机对库伦土压力理论复杂的边界条件数值求解的方法,并探讨了其在预应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
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视距及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竖曲线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置。我国规范规定: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圆形与二次抛物线线形几乎没有差别,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大半径的圆形竖曲线。但由于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存在着视距不足的缺点。因此,本文引进国外新的竖曲线——分段式三次抛物线设计方法^[1],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并通过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证明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优越性,同时提出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设计曲线图,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顾风华 《公路》2001,(2):53-55
在模式设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模式法、解决了模式法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满足了参数化设计的要求,使线形设计进一步集成化,提高了线形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5.
56.
不确定动态船队规划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船队规划存在的不足(①没有考虑船舶的技术经济指标随船龄的变化;②在考虑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时只对其作定性分析或敏感性分析而没有将营运参数作为不确定性函数考虑),重点研究了基于不确定性的动态船队规划模型,同时考虑到不确定性规划求解的复杂性.根据航运企业一定的满意度将模型转化为带有模糊、随机参数的机会约束数学模型并进一步转化为它的清晰等价类再进行船队规划求解.使其数学模型符合航运市场的特点,对航运企业投资决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7.
基于量化分析的船体分段装配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段装配,按照装配程序划分为分离装配法、混合装配法和放射装配法;按照装配基准面划分为正装法、倒装法和侧装法。因此,基于分段的装配工期最短,或者工时最少,或者工人的施工难度最低,在众多的装配工艺路线中必定能够选择出最优的一种来。  相似文献   
58.
厦门市机场路一期莲前西路下穿道及莲前一梧村山隧道位于莲前西路两侧的龙山山前台地和浦南工业区,建筑林立,不仅有密如蛛网的地下管线,而且车流量达每小时2 200辆,城市环境复杂;机场路在此段以浅埋、大跨隧道形式通过,隧道通过该路段时所遭遇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异常复杂,设计中采用了注浆等措施.研究针对此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分段注浆技术,对本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竖向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关键所在。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当楼高超过20层时就必须考虑分段投测。从精度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推导给出了分段投测的最佳高度。实践证明:这个高度既方便了投测的可操作性,又能保证投测的精度,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