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155篇
公路运输   1461篇
综合类   868篇
水路运输   674篇
铁路运输   1285篇
综合运输   18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31.
联接段7#隧洞是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中唯一的一条从施工期间就安装了工程监测仪器并持续进浇行观测的隧洞,特别是有关TBM施工段的监测以往未见报道.文章通过对钻爆法和TBM法施工的典型洞段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采用TBM施工段的一些特有现象,并就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2.
秦沈客运专线路基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路基技术工艺标准,从现场施工角度对路基与桥台过渡段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3.
通过对七里山高架桥合龙段受力特征进行的详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合龙段临时张拉力的数据,计算出了合龙段刚性支撑最大支顶力的数据,从而提出了合龙段刚性支撑方法。  相似文献   
234.
桥头跳车力学分析及台背刚柔过渡设计参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桥台与相邻路基的沉降差异客观存在这种现象 ,建立了桥头跳车的力学模型 ,对桥头跳车两种形式的荷载作用力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台背刚柔过渡设计的参数和过渡段的刚度值。  相似文献   
235.
文章从隧道洞口段施工、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支护手段及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山岭隧道施工的防坍技术,对为隧道施工提供防坍信息所采用的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36.
通过对南水北调和济东运河现状的描述以及调水和航运关系的分析,得出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恢复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航运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37.
路桥过渡段结构型式设计与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宏  王劲松 《公路》2001,(9):49-53
路桥过渡段在工程交付使用后经常出现问题,通过资料收集并结合工程实践及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探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方法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38.
李颖 《公路工程》2001,26(4):52-54
介绍了韶关北江大桥主桥T型刚构施工过程中解决的几个较难控制的问题,包括悬臂段施工、中跨合拢段施工及预备束的采用.  相似文献   
239.
气液两相段塞流中双流体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维瞬态双流体模型描述了倾斜管道中气液两相段塞流的流动情况,提出了段塞单元的简化水力模型,认为段塞流是由一系列段塞单元构成,该段塞单元由流相段塞区和膜区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段塞单元的分析,采用新方法来计算段塞频率,塞单元及液相塞的长度;根据据其流动特点推导出表征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及气液两相与管壁间相作用的关联式,本文在处理相间曳力系数时摒弃以往采用经验常数的方法,而是在稳态段塞流动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新型的曳力系数表达式从而达到封闭模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0.
体外预应力桥梁的发展 结构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了国际上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发展状况;比较了本外预应力结构与体内预应力结构的力学性能;系统地指出了体外预应力在分析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论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