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6篇
  免费   321篇
公路运输   3760篇
综合类   2791篇
水路运输   1223篇
铁路运输   1883篇
综合运输   41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703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南锣鼓巷站区间工程施工实例,介绍了复杂地层中矿山区间叠落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施工控制要点和监测实施情况,从施工方案优化、技术措施和风险管控等方面作了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382.
通过滨德高速工程实例,介绍了注浆加固工艺在处理路基内部孔洞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3.
位于平曲线上的桥梁,当平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受力和变形特点与直线桥梁有较大差别。对影响曲线桥梁梁体偏位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4.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85.
文章结合高速公路U型桥台开裂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了U型桥台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加固处治方案,并阐述了加固方案的实施要点与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386.
文章针对某大跨度双曲拱桥的主要病害及结构性能验算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桥梁加固拓宽设计及施工方案。实践证明,该加固拓宽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可为其它既有双曲拱桥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7.
文章以梧州西江大桥箱形拱桥为例,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外观检测的基础上,利用Midas Civil 2010建立模型,通过静载和动载试验分析了该桥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力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维修加固措施,并探讨了维修加固处理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388.
对预应力CTRC板加固预载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预载梁的卸载水平和持载水平设置了6个试验工况。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固梁极限承载力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与未加固的模拟梁相比,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模拟值明显提高,极限承载力模拟值提高的最大比例为74.0%,但卸载水平和持载水平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预应力CTRC板加固预载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9.
卢来运  李杨  林海兴 《公路工程》2020,(1):195-199,204
通过建立复合钢混凝土疲劳危险部位焊接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围绕桥梁交通荷载作用下局部热点应力和疲劳损伤累积进行分析,获得合适的在役钢-混凝土桥梁关键焊接构件的疲劳损伤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模型计算固有频率和实测值最大误差在10%以内,计算的动力特性和设计测试阶段特性相符;钢混凝土桥梁纵向加劲桁架细节热点应力区域出现在上下弦杆与对角撑、盖板连接处,与焊缝构件最大疲劳损伤位置一致,主梁框架热应力出现在靠近公路外侧梁腹板连接处;通过线性米勒准则获得的疲劳损伤累积呈线性变化,在高周疲劳损伤初期损伤率增长较慢,后期较快,适用于在役结构疲劳寿命评价。  相似文献   
390.
刘建国 《路基工程》2019,(1):119-125
以西南地区沟谷区域的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根据斜坡段新填土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沟谷区域斜坡段填方对建筑工程基础的不利影响,计算分析土体和建筑基础结构位移、剪切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填土的参数不断减弱以及结构上方面荷载的增加都将导致填方后该工程区域土体和桩基位移、沉降、剪应变均有所增加;同时,针对斜坡段填方对建筑工程基础主要不利影响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填土体注浆加固、加强桩基等一些相应预防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