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96篇 |
免费 | 178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925篇 |
综合类 | 4947篇 |
水路运输 | 550篇 |
铁路运输 | 8623篇 |
综合运输 | 30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853篇 |
2022年 | 1047篇 |
2021年 | 1218篇 |
2020年 | 822篇 |
2019年 | 789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633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961篇 |
2014年 | 1461篇 |
2013年 | 1504篇 |
2012年 | 1528篇 |
2011年 | 1782篇 |
2010年 | 1622篇 |
2009年 | 1689篇 |
2008年 | 1634篇 |
2007年 | 1427篇 |
2006年 | 1171篇 |
2005年 | 1018篇 |
2004年 | 987篇 |
2003年 | 786篇 |
2002年 | 700篇 |
2001年 | 541篇 |
2000年 | 435篇 |
1999年 | 339篇 |
1998年 | 271篇 |
1997年 | 244篇 |
1996年 | 226篇 |
1995年 | 214篇 |
1994年 | 218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76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郑浩龙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5):48-53
文章以杭州地铁 9 号线一期工程下穿沪杭铁路框架桥为背景,建立盾构下穿施工三维数值模型,分析软弱地层环境下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铁路框架桥的影响,提出多种确保铁路安全运营应对措施。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监测得出的数值分析表明,盾构隧道下穿施工中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量为 6.72 mm;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后,最大沉降量降为 4.76 mm;这说明在软弱地层环境下及时进行洞内注浆对抑制铁路框架桥的沉降变形具有显著效果。监测结果还表明,盾构右线施工对框架桥沉降变形的影响大于左线,且铁路框架桥最大沉降达到 6.9 mm;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可有效控制框架桥的持续沉降变形,使铁路框架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82.
陈欢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7):60-65
盾构隧道上方基坑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基坑围护桩无法穿越盾构隧道导致桩嵌入度不够,止水帷幕不能完全堵截地下水,基坑开挖卸载时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等问题都会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文章以长沙市轨道交通 5 号线人民路交叉节点为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采用盾构隧道上方基坑施工关键技术,解决施工过程中相关重难点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及安全性,以期为相关施工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3.
盾构法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是当前地铁区间施工的首选方法。盾构法施工时,盾构机的始发或接收是关键;在采用盖挖法或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工程中,如何实现盾构法始发或接收是区间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通过对多种盾构“侧始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用于某工程的“侧始发”方案,可以为后续无车站端头井地铁区间工程的盾构机始发或接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4.
马红兵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S2):125-129
深圳市轨道交通16号线共建管廊一标工程为综合井6至综合井9盾构区间,盾构始发井设置于综合井8。综合井8井口尺寸37.3 m×(15/24.2)×22.7 m,地下3层,受施工现场场地限制盾构机不能整体始发。结合本工程实践,介绍综合管廊工程8.8 m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及6.9m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双向分体始发技术,详细阐述盾构机的分体始发总体筹划、部件改造、反力架安装加固方式、延长管线规划等技术,盾构机在其狭小竖井内具备分体始发功能,完成盾构机分体始发掘进施工,以期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5.
成建华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S1):54-58
SMW工法桩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止水抗渗效果好,可操作性强,被广泛用于上海、江苏、浙江等软土地区地铁附属结构围护施工,但地铁车站围护结构相关工程案例较少,类似工程盾构洞门处设计和施工缺少相关经验。文章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8号线济学路站工法桩围护结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针对端头井SMW工法桩H型钢插入高水头承压含水层,型钢拔出后洞门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施工时有针对性地降低端头井承压水,同时采用洞门玻璃纤维筋临时封堵墙+型钢拔出后桩内高压旋喷桩注浆止水加固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6.
现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未能充分利用历史经验辅助应急决策,并多为资源总体上的预测和调度。为高效、准确地应对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以确定应急车辆需求量为例,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应急车辆需求预测模型。在确定预测指标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历史事故案例并提取关键指标值,通过训练确定扩展速度及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分别构建以坍塌位置、次(衍)生事故、坍塌面积和被困人数为输入,救护车及消防车需求量为输出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所需应急车辆类型及数量,推算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的配备数量,并结合事故实际特征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以某实际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预测该事故所需的应急车辆、相关人员及设备等应急资源的需求量,并将其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预测模型可为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7.
顶管法因具有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不影响交通和施工安全性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人行通道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且以空间利用率高的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最受青睐。针对当前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问题,基于空间离散化技术,假定破裂面满足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矩形顶管隧道三维离散化分析机构,并基于逐点生成机理形成微元三角形,若干微元三角形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多面体来近似描述开挖面前方的土体破坏区,形成矩形顶管隧道三维破坏面,进而构建出矩形顶管隧道开挖面三维失稳破坏模型。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矩形顶管隧道三维离散模型和速度场,推导出矩形顶管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计算公式,建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开挖面稳定性三维极限分析方法,并基于Matlab平台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了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最后,结合2个工程实例开展了模型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可指导相关工程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88.
浅埋大断面隧道上方新建建筑附加荷载通过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会增大隧道衬砌内力,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囿于边界条件、围岩性质、荷载分布等众多影响因素,附加荷载在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中的传递规律复杂,最终作用于衬砌结构的附加荷载难以确定,在此前提下,如何合理评估附加荷载对隧道结构的作用仍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以某建筑扩建工程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应力扩散原理并结合数值模拟用于分析新建建筑对下方浅埋大断面隧道结构影响的新方法。建立“地层—结构”模型从应力扩散角度研究地表建筑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应力扩散角范围;运用“荷载—结构”模型结合零阶优化算法研究附加应力扩散角与隧道二次衬砌安全系数、最大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评估得到在新建建筑荷载作用下浅埋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安全性能。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新建建筑施工期间下方隧道结构安全稳定,与评估结论一致,监控量测沉降值与计算结果吻合,隧道运营期间衬砌工作状态良好,无新增结构裂缝,符合设计预期。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概念清晰,流程简洁,结果合理、可靠,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9.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建设水平,分析供电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的优化配置,提出优化配置方案,以期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为保障公路隧道能够长期正常投入运营,研究公路隧道养护工作中的技术成分、设备应用以及管理,对公路隧道的养护技术与养护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的应用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息息相关,技术的选择也会对养护管理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结论,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