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7篇
  免费   580篇
公路运输   3497篇
综合类   1706篇
水路运输   1313篇
铁路运输   1943篇
综合运输   38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对城市交通运输的作用日益重要。地铁的投入使用对于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制约城市发展的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地铁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建设而改变的环境条件,不管是既有的还是新建的地铁都会受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地铁的工程实例,利用渗透模块的建模分析,简要论述了地下水水位上升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从穿越瑞士列奇堡隧道的挤压变形性极强的碳质页岩带的经验中,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圆形含承压单元的支护截面,其收敛变形性总趋势要比马蹄形不含承压单元的支护截面小;圆形支护截面与马蹄形支护截面的变形性没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山体构造的不均一性,导致开挖断面的不规则变形,这是使承压单元过早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3.
下穿既有公路的土江冲隧道双层管棚设计及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常—吉高速公路上的土江冲隧道是一座下穿既有公路的四车道连拱隧道,施工中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在洞口段采用双层管棚作为辅助施工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319国道的畅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附近的管棚变形最大,隧道开挖纵向影响范围为1.5~2.0倍开挖高度。文章介绍了管棚设计、施工情况和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4.
乌鞘岭隧道F7断层长达817m,埋深340~600m,在施工中初期支护发生了连续大变形并被破坏,先后多次调整施工方案并加强了施工量测和结构压力、应力监测.文章介绍了该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了F7断层活动特性和对施工的影响以及隧道围岩、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变形特征,并针对大地应力及活动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5.
乌鞘岭特长隧道11#斜井处正洞在穿越F7断层时,由于隧道埋深大、断层岩体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弱、受挤压影响等,开挖后围岩变形长时间不收敛,50天后的变形仍为2~4 mm/d,累计最大变形量已超过60 cm,部分地段严重侵限,不能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关于施做二次衬砌的规定.如果二次衬砌及时施做,在软岩大变形条件下其安全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讨.文章通过现场量测和监测手段,并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对已施工完毕的二次衬砌段的结构安全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目前乌鞘岭隧道F7断层二次衬砌结构的设计参数是可靠的和安全的,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在软弱围岩地段的要求,建议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56.
基于数码摄影技术的隧道围岩变形非接触量测法是一种与传统测量完全不同的新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不干扰施工、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能更好地满足现在长大隧道各种技术要求。文章对数码摄影测量技术原理及其实现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对现场试验获取的测量数据加以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论。该方法为地下工程量测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7.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大发展,面临的复杂地质和环境问题以及劳动力紧张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预切槽法是一种独特的施工技术,是介于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它和浅埋暗挖法配合可以形成复杂地质和地面环境下的新型隧道施工技术。采用此法可大大提高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可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文章论述了预切槽工法的机械组成、控制地层变形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相信这种工法必将以其良好的控制地层变形能力和灵活性重新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8.
软弱围岩隧道修建新方法——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峰  肖盛能  潘威  邹明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31-137,145
2006年我国铁路系统相关施工单位开始接触变形控制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长达5年的基础理论学习研究与准备,在铁道部和兰渝铁路公司的支持下,2011年由中铁瑞威公司和意大利土力公司联合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进行了中国首次隧道核心土加固变形控制法应用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文章通过工程实践,对桃树坪隧道的工程概况、地质问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及核心土加固控制变形技术的应用效果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9.
文章分别计算了采空区上方地层弯曲时对隧道产生的附加荷载q1、q2及地层水平应变时对隧道产生的附加荷载qH,并推导出了采空区地层容许弯曲变形和水平应变数值.结果表明,现行交通部《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采空区地基容许变形值较为笼统且偏大,结构偏于不安全.最后,文章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对不同围岩级别提出了更严格、更安全、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隧道对采空区地层变形限制要求,以供广大隧道工作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0.
兰渝线兰广段通过板岩、碳质板岩等软岩区段的隧道极易发生大变形.在现场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文章对该区段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隧道围岩基本分级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修正进行了阐述,着重对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围岩分级标准和选用支护参数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