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3篇
  免费   598篇
公路运输   3686篇
综合类   2229篇
水路运输   2204篇
铁路运输   2257篇
综合运输   655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922.
我国珠三角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岸线,属三角洲滨海相~海陆相沉积单元,发育深厚的淤泥类软土,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此类软土地基问题是工程建设的重难点。结合南方沿海珠三角地区道路工程的建设经验,对珠三角滨海相~海陆相沉积深厚层软土地基上的地基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分析结论加深设计者对珠三角地区深厚软土特点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23.
依托某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研究建筑垃圾用于路基材料的干湿循环特性,并结合工程中涉及的筑路材料和特性,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碎石的最大粒径及在水泥改性条件下对抗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抗变形能力逐渐减弱;随着最大粒径增加,再生碎石产生的累计塑性应变逐渐减少,且碎石较多的试样对干湿循环次数更敏感;水泥改良后的再生碎石,能有效地避免孔隙粒径和数量扩张,相对未经改良的再生碎石,水泥改良能降低28.1 %~54.2 %的累积塑性应变;表明水泥的掺入,能为再生碎石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网状结构,增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可用于建筑垃圾筑路材料的改性。  相似文献   
924.
刘鑫  巩跃龙 《路基工程》2021,(6):183-188
针对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系统缓冲性能,从冲击变形控制机理分析系统冲击变形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优化的缓冲结构体系。分析发现:系统冲击能力主要由网片顶冲变形、支撑绳牵引拉伸、支撑结构变形构成。对被动柔性防护网系统采用非线性数值模拟,提取系统工作条件下各部分冲击变形分量,与解析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冲击大变形解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25.
周峰  蔡厚强 《路基工程》2021,(6):229-232
依托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高地应力软岩公路隧道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结果表明:按开挖空间效应分析,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开挖后15天;按开挖时间效应分析,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开挖后25天;综合考虑,应在开挖后15~25天支护。隧道拱顶下沉为33.3 cm,水平收敛为19.7 cm,预留变形量为35.0 cm。  相似文献   
926.
麻凤海  杨天宇 《公路工程》2021,(4):66-72,83
以厦门地铁4号线蔡翔区间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比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搅拌桩直径、不同型钢型号对软土深基坑SMW工法支护结构位移变形的影响;选取3个监测点位的位移变化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此模型具有可行性.得出结论:保持支护结构相关设计参数不变,SMW工法支护结构的最大...  相似文献   
927.
文中以开挖面积为604 m2的超大断面清水江通航隧洞为研究对象,以数值分析手段模拟超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特性。研究表明,隧洞开挖过程中,拱顶围岩变形影响区域较边墙大,但边墙处围岩受剪应力较拱顶围岩更高;采用长锚杆加固拱顶围岩,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长锚杆对边墙围岩加固作用不明显,边墙处更适宜采用短锚杆;隧洞临时支撑拆除前,下导坑临时侧壁弯矩、轴力急剧增大,接近屈服破坏;临时支撑拆除后,主洞初期支护受力明显增大,拱部和仰拱以受弯为主,边墙以受压为主,受力最不利位置为拱脚。  相似文献   
928.
微型桩-承台-挡墙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其受力变形特性研究尚不完善。文中结合某临水路堤支挡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微型桩-承台-衡重式挡墙加固路堤三维数值模型,模拟该结构各组成部分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不同桩间距、桩排距和填土内摩擦角对微型桩内力与变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整体向外侧移动并向内侧轻微转动,墙底位移大于墙顶位移,土体产生的水平应力主要集中在衡重台附近;承台与微型桩连接处产生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微型桩水平位移沿桩身逐渐减小,桩体表现出主动防护作用,在桩顶出现一定范围轴向拉力分布,桩身弯矩呈勺子形,峰值出现在土层分界面处,桩身剪力方向与滑坡方向相同,上部荷载的影响使滑面以上桩身剪力变化很小;合理的桩间距为5~6倍桩径,排间距在5倍桩径时桩身受力情况最好,填土内摩擦角超过30°时桩身受力与变形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9.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9,39(Z2):92-102
目前存在对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错误认识,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安全风险的增大、进度被严重制约等不利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进行研究分析并控制。首先以“矿山法”工程实践证明软岩隧道预留变形量是不必设置的,再通过各种权威文献说明以容许变形来实现围岩自承的观念是对“新奥法”的曲解,是错误的,需要找出支护变形的真正原因并控制。通过总结分析隧道支护常见的6 种位移及其组合,得出为控制初期支护变形需要解决支护底脚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2 方面问题。于是建立以“分布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且系统分布锚杆模拟为具有法向和切向作用力的链杆支座的结构力学模型”,可计算出支护结构底脚应力及截面最大应力等值,由此可得出对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要求的明确标准,或对改善支护底脚抗力提供数值依据。计算结果表明: 系统分布锚杆能极大地降低支护结构的弯矩、轴力内力和底脚应力,从而增强支护结构的承载力和降低基底应力,使变形和沉降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30.
为解决基于彩色摄像机的人流量统计存在精度低、易受光照影响等问题,研究了利用RGB-D图像与头肩区域编码进行实时人流量检测的方法.在对RGB-D图像前景检测与空洞修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点和漫水填充法提取潜在目标区域,并度量随机点与区域内极值点间的欧式距离以剔除噪声点的干扰,减少了冗余信息的计算量.根据人体头肩区域的先验信息,提出了一种七维头肩特征描述符对潜在目标区域编码,从而避免人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头肩部形变对头部区域检测的影响,采用SVM和阈值限制得到满足区域特征的头部区域.根据图像中不同区域的圆形度排序的思路,提出了头部区域筛选方法以去除无效区域,并构建了一种帧间目标匹配算法和多条计数线的方法,对已获得的头部区域实现计数,计数后获取人的身高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教学楼楼道口和楼门口场景中人流量统计正确率高达99.30% 以上,身高测量平均相对误差在2.59% 以内,处理单帧图像的平均时间仅为18.31 m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