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安期生善于驯虎,有个叫东海黄公的人挺佩服安期生,见他训虎时,总是拿着一把红色的小木刀。因此,东海黄公认为安期生驯虎的奥妙全在那把刀子上。有一次他偷了那把刀来到山上,也想驯老虎,当老虎出现时,他一跃向前,妄想用这把刀“指挥”老虎,不料老虎非但不买他的账,还毫不客气地把他吃掉了。  相似文献   
132.
龙舟、南海一号、哥德堡号,三条不同的船,贯穿着广州人的精神:进取,开放,包容。老火汤、及第粥、沙河粉,各种水性美食,滋养着广州人,诱惑着天下人。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广州的风物有水德,所以才会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33.
曹凛 《中国船检》2010,(3):112-115
车船(车轮船)是我国古代科技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出现在文献《南齐书·祖冲之传》的记载中,由南北朝祖冲之发明;唐朝节度使李皋将它完善,装备于水军;它的辉煌期在南宋初:车轮船广泛装备于南宋敌我水军中,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足以震惊世界船舶史。南宋之后,这种先进的船型由于人工动力及其他历史问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几百年后西洋人才汲取中国车船的先进技术,添加蒸汽机动力,发明了现代轮船。  相似文献   
134.
从独木舟到帆船到蒸汽机船,我国有船的历史虽然很长,但有机械化动力船的历史却很短,不过150多年。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造的却是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船。这差距就是“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5.
古代木质沉船整体打捞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古代木质沉船的整体打捞方案,并且通过"南海1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模型试验对此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6.
《西部交通科技》2014,(1):F0004-F0004
<正>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2.0米,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广义的丝绸之路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元末的南方丝绸之路等。其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中,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也简称为丝路),即被广泛接受。狭义  相似文献   
137.
你知道吗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无不源于他们的古典文明。  相似文献   
138.
山东半岛自古以来为我国航运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中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先秦时期作为我国最早成型航运中心区域,还是后发展成为对朝鲜日本文化贸易的门户,再到对于古代中国内河漕运的影响,山东半岛在我国古代航运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9.
一平 《交通与运输》2010,26(1):58-60
<正>广大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大都至今对诸葛亮创造发明的"木流牛马"负重装备津津乐道,引以为豪,就连外国人获悉后也羡慕不已,甚至还有人引发了一股仿造潮。虽然他们造的不是"木流牛马"而是"机器骡",但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0.
历代中国小说理论从很多方面探讨小说的审美特征 ,但是忽略了小说带有根本性特征的审美特点 :“奇”。本文试图寻找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中对“奇”的使用和论述 ,尝试着对“奇”定义 ,并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根本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