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75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张婷婷   《游艇业》2011,(12):112-115
有人说,到了埃及却不泛舟尼罗河,就如同来到阿拉斯加却不进赌场碰运气一样。绵延千里的尼罗河,不仅维系着全埃及的生产生活,还是古代埃及人从今世通向永生的必经之路。如今虽有各种更加快捷的交通工具,但尼罗河泛舟依然不失为领略埃及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2.
在研究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收集研编古代描绘舟船、航海史迹图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对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清宫院本《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这是几幅著名的反映中国古代内河船舶航运的长卷画作,对中国古代船舶都有精细的刻画和记录,是难得的古代舟船和航海史迹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173.
桥涵简介 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崇高的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但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这恐怕就未必为人尽知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桥梁建设者就积极开展从内陆建桥向跨海建桥的研究和谋划。刘自明说,大跨、轻型、快速施工是21世纪的跨海桥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4.
王春华 《中国港口》2012,(6):46-47,32
<正>内河水路运输自古有之,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城市大多依水而建就足以说明水运是中国古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中国内河水路运输只承担着"运输"这项单一的职能,而且运输速度慢,水陆运输网络衔接差,受地理环境和运输对象限制,严重制约了中国内河水路运输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数量显著增长,内河航运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内河航运作为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各种物流要素的结合点和重要信息的交汇点,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正在由"运输中心"  相似文献   
175.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是“中和之美”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6.
177.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8,24(2):76-77
历史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丝国。原因是中国丝绸在公元前5世纪已进入欧洲。古埃及、古罗马把丝绸看作是“光辉夺目,人巧几竭”的珍品。罗马凯撒大帝曾穿中国丝袍到剧场看戏引起全场轰动。由于丝绸的人量输入.曾引起罗马货币的大量外流。  相似文献   
178.
孙燕初 《汽车与运动》2012,(10):120-123
"大海道",这条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线,古代沙州(今称敦煌)到新疆柳中(今称鄯善)的最近道路,它的具体线路到底在哪里?惟一的答案是:在我们不停地探索中。7月底的一个炎热天气里,在知名汽车导航品牌"飞歌"的组织下,我们从敦煌开始,踏上了寻踪"大海道"的穿越之旅。走过便是路我们这次一行30来人,十余辆越野车,领队是飞歌导航公司穿越经验丰富的"肥狼"。从敦煌出来,朝着西北方向的鄯善进发。刚开始进入戈壁,不时出现一些交错的车辙。很多人的本能,见了车辙总是不自觉的顺着走。  相似文献   
179.
结合我国古代法律条文等,对我国古代文书的种类,拟制,处理,传递,保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我国古代文书制度具有传承性,重要性,法制性等特征,其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对当今我国方兴未艾的秘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08,24(1):76-77
路是由人践踏而逐步形成的。(《释名》称:“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在50万至170万年前,在亚洲东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群生活着。我们的祖先进行觅食、狩猎,迁徙等活动,用双脚在大地上踏出条条小路。有的平整笔直,有的蜿蜒崎岖。如今在崇山峻岭中依然能见到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