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文彤 《汽车与配件》2007,(48):38-42
为了能将按欧IV/V,废气排放原本很少的微粒排放进一步降低。考虑通过一种微粒捕集器对废气后处理系统加以补充。想必这样可以对按欧V业已明显降低的微粒排放还要降低50%以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2.
司康 《重型汽车》2011,(4):24-27
为了满足欧Ⅳ~欧Ⅵ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其二是"EGR+DOC/DPF/POC(废气再循环+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过滤器/颗粒氧化催化器)"技术路线。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笔者在近期发表的"欧Ⅳ及之后中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两大主要技术路线对比评介"一文中有过很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就两种技术路线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23.
王作函  韩超 《商用汽车》2012,(19):100-103
2012年9月12日,为期3d的第11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展会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主办,以"创新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为主题,吸引了玉柴、潍柴、一汽锡柴、上海日野、江淮纳威司达、南京依维柯等在内的国内主流柴油机制造企业,以及苏州派格丽、无锡威孚、无油所、博世、派克汉尼汾等国内外知名发动机零部件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224.
柴油质量对NOx和PM排放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柴油机排放的关键在于控制NOX和PM的排放,主要依赖于柴油品质的提高和后处理技术的发展。文中重点分析了柴油性质中硫、芳烃、十六烷值和馏程对NOX和PM排放的影响,探讨了当前用于控制NOX和PM的主要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25.
北京公交现阶段使用大量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新型公交柴油车,发动机采用了机内优化措施和装配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相似文献   
226.
Emitec(依米泰克)是德国的一家金属载体排气后处理系统开发商,目前它正在推出一种可使机车达到欧盟3b级(EuroStage3b)排放标准的后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27.
马自达公司将在2012年春季把新型运动型多功能车的跨界车型MazdaCX-5投放日本国内市场,并计划以此为契机,在日本市场扩大清洁柴油车的份额。CX-5车配装新一代2.2L清洁柴油机(Skyactiv—D2.2),该机型不采用高成本的氮氧化物后处理装置,是能满足日本后新长期排放法规要求的首款乘用车柴油机。  相似文献   
228.
要达到欧Ⅳ排放标准,必须采用尾气后处理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OBD),在催化转化器前后检测汽车尾气排放。各国都在研究降低三效催化转化器中的贵金属铂的含量。催化转化器要求汽油中含铝量应在5mg/L范围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9.
230.
《驾驶园》2008,(6):37-37
4月20日,在北京车展上,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博世集团在中国的柴油系统基地,将展出共轨系统及尾气后处理系统。与传统汽油发动机相比,装备了博世共轨系统的现代柴油机可节省达33%的油耗并可降低达25%的CO2排放。柴油机高出汽油机的50%的扭矩带来低转速下的高牵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