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44篇
公路运输   150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65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地层软弱,难以用大断面开挖的方法修建深层水泵站。  相似文献   
52.
地下水对边坡的淋溶作用是很大的。自然界中岩石均含有可溶性组分(矿物、胶结物),特别是胶结物的淋失将削弱颗粒之间的联系而使岩体强度降低。以往,质量平衡模拟主要被用来研究区域深层承压水系统的水—岩作用,而且研究的目标主要是水质的演化。将该方法用于边坡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水—岩作用研究,着重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化学淋溶对岩土强度的影响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3.
贯彻系统化、模型化、最优化的思想,以北方某市市区及近郊为研究区域,在地下水双层结构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2005年符合地下水位约束的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和满足规划要求的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管理模型,求解出了2005年该市的最优调水配置方案。这为该市的水资源与水政管理以及制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了技术上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4.
根据国道324线云浮段边坡变形破坏的特点,边坡发生变形破坏的时间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矿物成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坡形坡向与气候条件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力学验算的综合分析.认为该路段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边坡不稳定问题,而且潜伏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提出了边坡加固的防护和建议。  相似文献   
55.
采用遥感—数学—模型相融合的方法建立浅层地下水推断模型。该模型克服以往勘察方法费用高、效率差、周期长的不足,从未知出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经实地考察验证,模型精度较高,效率较快,具有一定实用性,不仅可以宏观、快速、高效地确定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和范围,而且可以降低费用,缩短周期,为进一步找水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地下水的存在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基于地下水的破坏效应,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引起的应力变化,结合基坑土钉支护具体分析了基坑失稳机理。  相似文献   
57.
马传广 《铁道勘察》2008,34(2):66-69
高强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地面沉降将严重影响客运专线的安全运行.对首山地下水漏斗区形成的过程,地下水开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估了漏斗区对附近铁路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58.
《航海》2008,(3):23-23
日前,由中船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公司建造的29.7万吨“长江之珠”油轮,在长兴岛造船基地下水。这是国内第一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LCC,也是上海造船工业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运输船舶。  相似文献   
59.
隧道涌水量计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家服 《铁道学报》1994,16(4):110-116
本文对地下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水出流过程必须用多个不等调蓄系的线性水库并联来模拟。还对隧道涌水过程进行分析,并用地下汇流模型对某隧道某涌水点出流过程进行模拟。效果很好,分析结果表明,该涌水点出流过程的洪峰流量主要来自潜水含水层,本文还不文学中的流量计算方法于该涌水点次涌水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涌水点出流过程的实时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