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基于中天山腹地G218线那拉提至巴仑台公路工程,通过地质调绘、挖探、工程钻探、电法测试、地质雷达检测、地温监测、取样试验等勘察手段,查明了区域地层岩性、冻土类型及分布规律,通过对冻土纵横向分布情况、冻土级别、冻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路基设计原则及处理方案,为路线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2.
冻土区寒季灌桩对地温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传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冻土区单桩地温场的热分析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青藏高原清水河某地段实际气温和地温的初始条件计算了寒季施工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分别为5 ℃及12 ℃时桩周地温场的变化,分析了混凝土入模温度对桩的自然回冻时间及施工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进度安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唐检军 《中国水运》2010,(1):168-169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同用途的超长隧洞将越来越多。钻爆法和TBM法作为隧洞开挖的基本方法,其选取应考虑工程自身特点和工程沿线地质特性,并综合比较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超长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高地温、岩爆、涌水、施工通风及进度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施工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妥善解决,以实现快速、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4.
青藏公路病害调查资料表明:热融沉陷是多年冻土区主要的路基病害之一,提高公路路基高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路基变形,防止融沉病害.针对这一工程问题,提出了“冻土路基高度效应”的概念,描述因路基高度变化而引发的冻土路基变形、破坏等规律.基于冻土路基热弹塑性融沉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路基变形随路基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实测数据相比,计算模型合理可行.计算结果表明:冻土路基的变形主要受控于多年冻土层的融沉变形;“路基高度效应”对于冻土路基变形影响较大;高温多年冻土区的路基融沉变形十分可观,其变形速率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5.
宿辉  张宏  耿新春  唐阳  汪健 《隧道建设》2014,34(4):351-355
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工程发电引水隧洞实测掌子面温度达到110℃,对工程的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对隧洞高地温的成因及对隧洞施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高温环境的降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域具有高热流值,高地温是热流密度沿断层等地质构造传导至地表的结果;2)通过采用隧洞通风与局部通风相结合,低温冷水与人工制冰相结合的降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隧洞的高温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26.
主动和被动的冻土地温控制方法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是冻土地温控制的基本方法。但如何对主动和被动的概念进行准确区分,目前在国内外却有所混淆,因此对主动和被动地温控制技术提出明确的划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国际上普遍从能量的观点来区分——被动地温是在运行期问不需人为提供动力,也没有任何不停运动的机械部件,是冻土地温控制最常用的技术;而主动地温控制方法,需要动力支持或温控系统中有持续运动的部件,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对冻结过程的人为可控制性和提供能量消耗。冻土地温控制的计算,有许多长期以来的研究公式及图表,但更为精确的计算,要利用一些成熟的模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7.
余纲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11):158-162+174
我国中、西部铁路地形条件复杂,隧道占比大,复杂的环境给隧道内接触网接口设计带来诸多困难。隧道内接触网支持结构等设备底座与隧道壁的固定采用预埋槽道方式,受地震、地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受力预埋构件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折减和削弱。隧道占比较高的铁路建设周期长、运营维护难度大,对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为确保接触网预埋接口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采用调查法、仿真模拟及BIM可视接口探查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触网预埋槽道基础综合性能分析,确定各种因素对槽道性能的影响程度和设计应对措施。经研究,提出一种“采用Q355槽道材质、10 mm槽道锚杆,150μm镀锌厚度、钢板焊接槽道接地、6根T形螺栓吊柱底板”的槽道选型和设计方案,为隧道内槽道预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青藏铁路安多段抛片石路基温度与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青藏铁路安多段冻土路基稳定性监测工程的监测方案、技术关键,通过对2个冻融周期内冻土融化深度、地温变化规律、冻土多年上限、冻胀板变形的分析,发现多年冻土上限上移,地温波动滞后于气温波动,上限附近地温基本不变且呈负温,有利于多年冻土的保护,说明抛片石路基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评价高原、高寒、冻土地区路基稳定性提供可靠依据;对青藏铁路的运营、维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研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热棒路基的工程特性,把握热棒的降温效果,以便评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稳定性,本文选择青藏铁路一处热棒路基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面天然孔及左、右路肩孔2006~2009年的地温进行分析,研究热棒路基的降温效果.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0~1.5m深度范围内地温受气温影响变化较大,路肩孔1.5 ~10.0 m之间由于热棒的主动降温作用,地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青藏铁路运营后的前2~3年内地温下降明显,表明热棒能快速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30.
《公路》2021,66(9):398-402
在隧道运营甚至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排水管结晶堵塞的现象,而我国西藏、云南等地区建设的高地温隧道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探究高地温对隧道排水管结晶的影响规律。依据隧道地下水和结晶物的现场取样分析,在实验室配制试验溶液以综合考虑地下水和隧道初支混凝土的相互作用;通过自制水循环和加温试验装置,进行5组水流温度区间的隧道排水管结晶56d生长模拟试验,分析水流温度对宏观结晶体生长规律和微观电镜扫描(SEM)晶体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流温度升高,试验管段内的结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水流温度在40~50℃范围时,试验管段内结晶生成量最多(4.11g)。水流温度高低会对结晶体晶型形貌和晶体间堆积方式产生明显差异,且与温度无明显规律;其中水流温度在40~50℃时,结晶体形态多为规则的块状晶体且晶体尺寸最大,其长边约为7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