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31.
叙述了新型L形支挡结构在多年冻土地区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步骤,测试分析了挡墙建成后地温的变化情况,结合地温测试试验对冻土上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践证明,L形挡墙是多年冻土地区一种良好的路堑支挡结构.  相似文献   
32.
高地温隧洞热—结构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某引水隧道区域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热学理论模拟温度场,并通过热—结构耦合方式,求出衬砌结构在温度场影响下的结构应力值以及在温度和内水压力联合影响下的结构应力值,据此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工程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33.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46.43km,防止多年冻土融沉是青藏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为指导设计与施工,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大规模施工前,在具有代表性的北麓河、清水河、安多3个试验段,先期进行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等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的试验研究。 研究结论:片石气冷、片石及碎石护坡、热棒、通风管路堤通过改变路基的结构和填料,调节辐射、对流、传导所传输的能量,增加多年冻土地基的冷储量,改善多年冻土地基的热状况,防止多年冻土地基融沉,是保护多年冻土的有效工程措施,适用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区路基长380.30km,其中片石气冷、碎石护坡、路基设置热棒的长度分别为117.69km、127.00km、32.0km。青藏铁路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结构试验工程至少已经过6个冻融循环,未发现路基融沉病害;2006年7月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经主动保护的多年冻土路基结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4.
尹龙  李宜轩  王树刚  蒋爽  罗占夫  王卓 《隧道建设》2018,38(10):1637-1642
随着深埋长隧道需求数量的增加,高地温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工作效率,需要根据地温的分布特征来对隧道高温地段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结合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地质、地温实测资料及通过“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地形数据,采用基于地质演化历史计算原岩温度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高黎贡山大瑞铁路隧道进行原岩温度预测,并对隧址区的温度场沿洞线方向进行简单划分,为隧道采用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必要的地温场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 1)沿隧道向瑞丽方向,隧道原岩温度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高点温度为31.73 ℃; 2)隧道开始大约2.5 km以内及18 km至隧道终点段,隧道岩温在28 ℃以下; 3)2.5~18 km段隧道岩温为28~31.73 ℃,其中高于28 ℃区域需要采取实时温度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35.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热棒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冻土路段热棒试验路基和对比路基的地温及变形现场监测,研究热棒对多年冻土路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埋置在正线试验路基左侧不同规格热棒周围地温的监测,研究热棒构造对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棒显著抬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其最大平均抬升值达1.66 m;斜插方式埋置热棒能使最大融化深度曲线更快地趋于平缓,达到对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整体保护;热棒路基的累计变形远小于未设置热棒的对比路基;热棒的产冷功率越大,其降温效果越好,降温范围也越大。  相似文献   
36.
跨越高原冻土的铁路--青藏铁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铁路从勘察、设计到施工,借鉴国内外多年冻土地区建成铁路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分期次、滚动推进的工程地质勘察程序.按平均地温进行了工程稳定性分区.预测了青藏高原未来50年气候变化提高1℃或2.6℃对铁路工程的影响.通过6个试验段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出"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路基处理原则.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7.
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安多试验段斜坡路基3个冻融周期的地温及变形监测资料,发现其人为上限有一定程度抬升(除阳坡坡脚外),表现为阴阳坡不对称;对比监测期内原天然上限位置和原地面位置的地温值,相应位置的地温逐年降低,路基逐年趋于热稳定;从变形特征来看,无论是路基的水平位移还是竖向沉降,其量值逐年增大,但发展水平逐年降低,路基的变形也在逐渐趋于稳定。按照现今设计方案,安多斜坡路基是合理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8.
采用埋入式铂金属热敏电阻测试方法,对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沙山公路隧道地温场进行现场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地温差值分布明显,隧道进出口段衬砌背后出现相当长时间的负温;隧道洞内段,11月至次年3月,环境温度与所测地温相差很大,4月至7月,地温不稳定,围岩内各测点的温度曲线按位置重新进行调整,低温曲线上升到最高温处,高温的曲线则到达最低温处;7月至11月,隧道进口端地温下降曲线同隧道区环境温度变化同步,而隧道出口端地温比该处隧道内环境温度滞后;在冬季,衬砌内温度始终呈现倒U型,从隧道口向隧道中间,地温是上升的,地温上升呈现进口幅度小,出口幅度大,在低温度月份进口温度稍高于出口温度,在较高温月份进口温度低于出口温度;随着围岩深度的加深,温度是增加的,浅处的温度增量要大于深处;围岩内隧道径向存在某一比较稳定的温度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9.
冻土铁路涵洞施工对地基土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藏铁路沱沱河试验段2座试验涵洞进行地温现场监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适合青藏高原特殊施工环境的涵洞施工工艺、最佳施工季节、施工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沿涵洞轴向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涵洞施工选择在寒季且选用预制基础,对冻土的热扰动较小;受涵洞施工热扰动、路基填土储热以及涵洞过水等的影响,建涵初期涵洞下多年冻土地温升高,且有部分融化现象;由于涵洞的通风与遮阳作用,涵洞下多年冻土近地表地温的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有明显的不同,涵内浅层地温对气温的响应比天然地面相应深度迟缓,浅层地温年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尤其在夏季正温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同时沿涵洞轴向不同部位地温变化特征也有所不同,涵身地基地温正温波动幅度小于进出口,而负温波动幅度大于进出口,与此相应,涵身冻土的人为上限一般也高于洞口,说明路基和涵洞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余良 《铁道勘察》2007,33(1):61-64
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测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地温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影响地温分布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