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化学注浆检测方面的三种方法:注浆孔内电阻率方法、电阻率层析法和地温法。三种方法可以圈定浆液的分布范围和充填程度,是目前评价注浆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冻土地温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地温自动监测系统是集GSM-R无线通信技术、信号采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一体的监测系统.本文介绍冻土地温自动监测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和编程方法,冻土地温数据的GSM-R无线网络上传以及为用户提供基于C/S结构的冻土地温数据管理软件的具体实现流程;解决了高采集精度、低系统功耗、电池使用寿命长、远程无线传输及密封性和防雷电干扰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对青藏铁路冻土地温数据实时采集、存储以及无线上传,监测人员在任何时间、能接入GSM-R的任何地点都可以自动监测到青藏铁路冻土地温数据.系统已经成功运用在青藏铁路冻土区地温自动监测;系统同样适用于东北冻土区地温的测量,以及对冷库、各种冷藏车温度的检测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53.
多年冻土区地温测试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地温测试是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关键,其结果是多年冻土区各类工程设计的依据,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工程处理措施的合理性.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温测试工作,本文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青藏铁路地温测试工作的总结来进行地温测试关键技术的研究,以供青藏高原及其它多年冻土地区地温勘察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测试工作的总结和研究,形成了一套经施工验证且适合于多年冻土地区勘察的地温测试关键技术,关键性技术包括:地温钻孔的钻探方法、测温管的安装及防渗水处理、钻孔地温恢复时间、地温测试元件的安装、数据采集和处理.熟悉掌握地温测试的各个环节是获取准确地温数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研究目的:(1) 处理多年冻土地基有被动保护、主动降温、被动保护结合主动降温、两种主动降温相结合、以桥代路等多种工程结构,各种处理多年冻土地基结构的功效不同.为合理使用处理多年冻土的工程结构,需统筹考虑影响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级.(2) 根据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及对应的工程结构,估算工程费用,为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选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良好、一般、差、极差四级,分别采用普通路基、单一主动降温措施、两种主动降温措施组合、以桥代路等工程结构通过.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通车后,多年冻土区列车以100 km/h速度的平稳运行,证明了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分级的设想可行,对应采用的工程结构稳定可靠.(2) 多年冻土区极差地段以桥代路,估算造价为4 000万元/km,为其他等级地段多年冻土工程费用的4.4~15.4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选线时,对多处不同类型的极差地段进行了绕避或以最短的距离通过.  相似文献   
55.
娘拥水电站引水隧洞罕见的超高地温给隧洞施工增加了难度,岩石表面温度达58℃,涌水温度为82℃,爆破孔内温度为48~76℃。通过介绍隧洞降温系统、炮孔冷却循环系统等,总结和探讨了在高地温条件下的隧洞施工技术,从而保证了在高地温情况下隧洞的正常掘进。  相似文献   
56.
拉日铁路吉沃西嘎隧道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地段,地热是吉沃西嘎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对地质环境资料的分析,确认了地热的形成机制,利用现场测温数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址区地热分布规律。计算表明,吉沃西嘎隧道岩温最大值为57℃。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隧道高地温的地质成因,以云南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该隧道兼有高水温与高岩温,最高水温达63.4 ℃,最高岩温达88.8 ℃.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特征、水化学特征、地热储特征等对区域性的热因控制、水源、热源、导热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利用氢氧同位素分析法、锶同位素分析法、微量元素分析法、放射性元素分析法等对隧址区的热水来源及演变过程、热源成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开挖揭示状况,对隧道高水温段及高岩温段的地质成因过程进行了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灰岩段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与花岗岩段高岩温有所差异,隧道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浅表水体混合、水岩作用,其过程伴随着冷热水混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隧道高岩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热气沿裂隙传至隧道岩体,其过程伴随着S元素的富集,易形成H2S或SO2有毒有害气囊.   相似文献   
58.
长呼线和马惠线都是输送长庆油田原油的长输管道。马惠线采用裸管,夏季采用常温输送方式,而长呼线采用保温管道,夏季却采用加热输送方式。文中从所输油品物性,管道沿线地温、管线总传热系数、油品输送距离等方面对比分析长呼线和马惠线的差异,探讨限制长呼线夏季常温输送可行性的因素,提出了长呼线夏季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案,建议长呼线夏季采用首站不加热、中间站加热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9.
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军 《路基工程》2003,(6):27-30,53
根据多年冻土的特点,阐述了青藏线多年冻土路基设计原则、适用条件和路基设计及全球气温变化对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台湾之地形多山,山地面积几占三分之二,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将有限之平地分隔于东西.西部平原纵深较大,土地利用强度较高,而呈高度开发之状况;东部则呈狭窄之纵谷地形,难以有效利用,东西部之产业发展悬殊.为因应交通之需要铁公路之兴筑势必穿越山区,因此自清朝之狮球岭铁路隧道、40年代之东西横贯公路、70年代之北回铁路、80年代之南回铁路、90年代之第二高速公路等岛内重要之交通建设均施筑有相当数量之隧道.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及为促进东部地区发展需要,交通建设之需求更形殷切.除西部地区加速兴建第二高速公路外,12条东西向之快速道路亦积极兴建中,并开始推动环岛高(快)速公路网.另高速铁路亦已开始兴建.该等工程多须经过山区,隧道工程自为其重要之施工项目.而未来东部地区之铁路、横贯本岛之公路设施将因穿越海岸山脉、中央山脉等山区而须面对高覆盖层、高地温、地层构造复杂、地下水丰沛、大断面、长距离等高难度之技术挑战.本文拟就台湾近年来公路隧道工程之规划、设计与施工作一汇整回顾,并推论未来之隧道工程技术之发展趋势,以供相关工程同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