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0篇
  免费   161篇
公路运输   896篇
综合类   612篇
水路运输   255篇
铁路运输   443篇
综合运输   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结合一座大跨连拱拱桥工程设计实例,采用sap2000程序建立了该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特点,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该桥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拱拱上立柱高度相差太大,使得各个立柱分担的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非常不均衡,拱顶附近的立柱由于高度较低、刚度较大,使得其承受较多的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成为整个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2.
153.
以大准铁路增二线内蒙古黄河连续刚构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应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建模,采用反应谱分析法,研究了上部结构左右边跨长度不对称与下部结构桥墩高度不对称时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桥墩高差不对称引起的结构地震响应较左右边跨不对称明显,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取小的桥墩高差,同时不应该放松两桥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4.
基于Curvelet变换阈值法的地震数据插值和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信号分离和去噪依赖于所用的变换能否足够稀疏地表达该类信号.事实上,信号在某变换域的系数越稀疏,阈值去噪的效果也就越好.Curvelet变换是一种非自适应的多尺度.多方向性变换,地震数据在Curvelet域有着几乎最优的稀疏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Curvelet阈值能够得到比小波阈值更好的随机噪声抑制效果,更高的提...  相似文献   
155.
以正在建设的一座大跨径3塔结合梁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建立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E1和E2水平的三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研究了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在两阶段设防的地震反应符合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主塔地震反应中,弯矩与应力分布规律有不一致的现象;行波效应对3塔斜拉桥中塔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很小,对边塔的影响较大,且相对一致激励为不利影响,其随视波速的增大而减小;行波效应对主塔横向地震反应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6.
在强地震作用下高桥墩桥梁的反应与低桥墩桥梁相比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行为。对高墩桥梁进行高墩桥梁抗震性能分析,研究高墩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特点,以及高桥墩在地震作用下非线性行为的作用原理,为高墩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根据经验对坡体形体与稳定性关系进行了初步判定,重点从地质背景、岩体结构类型、岩性组合、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地震力作用下软弱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对地震力作用下滑坡破坏机理与运动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8.
工程物探配合地质、钻探和原位测试技术,主要特点为设备轻便,野外数据采集简便、易于操作,成本低、效率高,且能取得连续的地下剖面资料等优点。通过实地采集地震映象剖面,并对部分测点段进行了钻探验证工作。结合钻探资料对比分析,能利用多种地震技术进行多年冻土的勘察,配合钻探确定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9.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自上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调查中。结合具体工程物探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原理、适用条件、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60.
就G213线映汶二级路5.12地震次生灾害现状及抢险保通工作情况进行阐述,并对G213线映汶二级路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保通工作作出思考,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