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7篇
  免费   669篇
公路运输   3319篇
综合类   1652篇
水路运输   1250篇
铁路运输   2064篇
综合运输   42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文章对地基土中的初始应力场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经验公式法确定地基土竖向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模型,利用分层总和法确定地表的沉降变形。针对沿海某城市道路工程的计算结果表明,随道路开放交通时间的增加,地基表面沉降逐渐增大。同时,地基表面沉降速率逐渐减小。道路运营1~2年后,地基附加沉降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2.
对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及全站仪对边测量法在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中的应用及精度标准进行研究,提出一套精确高效且快速方便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探究表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精度全站仪代替水准仪和收敛计用以监测隧道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具有可行性,且满足精度要求。以山东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施工监测实践,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并与电子水准仪挂尺法反复验证,根据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分析,得出在利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测量期间前视与后视距离为100m时,实际误差≤0.5mm。在隧道周边收敛监测中,通过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及全站仪对边测量法,以收敛计技术测得的数据作为实际收敛值进行校检,得出高精度全站仪隧道周边收敛的两种监测方法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大断面与小断面误差基本一致,说明全站仪的两种周边收敛监测方式能够适应隧道施工的各种工序,且直接使用对边测量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收敛值。  相似文献   
993.
李俊清 《轨道交通》2007,(11):53-55
本文介绍了SMw工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施工要点,并以某地铁基坑围护结构为工程背景,详细阐述了SMW工法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SMW工法具有占地少、环境污染小、施工进度快、节约投资等优点,值得在地铁施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软土流变性对高速公路路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软粘土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和在已有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工程进行了较多的室内三轴排水剪、三轴流变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软土粘弹塑本结构模型的参数,将为本构模型引入BOI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影响路基稳定的沉降、侧向位移、工后沉降及土体稳定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测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阐明了软粘土地基进行变形分析时考虑土体流变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5.
危岩变形的灰色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岩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病害之一,危岩变形监测预测是危岩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将灰色预测理论应用于危岩变形监测,建立了危岩变形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修正灰色预测模型。以重庆南川甑子危岩为例,以实测危岩累计位移值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修正预测模型。经精度检验,小误差频率P=1,后验差比值C=0.160243,模型精度等级达到较高水平,比常规危岩预测方法更具有可靠度。  相似文献   
996.
堡镇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针对宜万铁路堡镇隧道软弱围岩区段施工大变形特点,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其变形量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经过工程实践检验,具有相对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施工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计算模型,分析边坡大位移问题和由于排沙泄洪洞开挖引起边坡倾倒变形的工程实例,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适合于不连续块体系统岩体的情况,可用于大规模工程问题的应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破裂类型与等级的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围岩变形破裂(诸如塌方,大变形,岩溶型涌水涌泥砂,岩爆等)类型,等级的判定方法和依据,这地信息化施工和及时采取相应针对性工程防治措施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在分析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徐变对偏心受压构件挠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构造了一个计算在徐变过程中,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挠度的计算公式,应用这个方法计算受徐变影响的构件挠度,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刚度,但由于哑铃型截面的特殊结构,缀板处的受力较为复杂。文章以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对其缀板内注混凝土和缀板内不浇注混凝土的2种浇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缀板内不浇注混凝土的方式满足施工、成桥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