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7篇
  免费   688篇
公路运输   4354篇
综合类   2276篇
水路运输   1390篇
铁路运输   1567篇
综合运输   37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李敏 《路基工程》2006,(2):15-16
根据交通部科研项目京珠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路堑高边坡病害预防及防治措施研究》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介绍了影响边坡支挡结构长期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支挡结构长期稳定性分析的趋势预报法并结合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3.
王栋 《铁道建筑》2021,(4):125-128
针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现浇混凝土易开裂问题,对比研究了采用降低胶凝材料总量和用水量、降低坍落度、提高含气量、掺加抗裂减缩材料等优化措施制备的C40混凝土和工程常用道床C40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开裂敏感性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和用水量的措施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一定不利影响,但通...  相似文献   
74.
公铁联运作为一种节能高效的运输模式亟需在我国发展.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构建政府与公铁运输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博弈稳定性分析得到公铁联运系统满足稳定性条件的7个均衡点.运用数值仿真研究公铁联运系统理想策略集演化路径,阐明公铁联运系统内各主体演化趋势内在机理.分析各主体初始策略意愿变化下系统的演化趋势,发现公铁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75.
针对钢渣遇水膨胀、体积稳定性差的问题,使用甲基硅酸钠溶液对钢渣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将改性钢渣代替粗骨料制备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测试其路用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硅酸钠溶液在钢渣表面生成一层防水树脂薄膜,可有效降低改性钢渣的吸水率和膨胀率,可明显减小钢渣的压碎值和磨耗值;与钢渣沥青混合料和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明显提高;与钢渣沥青混合料相比,浸水120 h后,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提高了51.3%。  相似文献   
76.
超近距离基坑开挖通常会导致紧邻的地铁高架桥基础产生一定的变形,但目前超近距离市政管道基坑开挖对地铁高架桥影响的研究较少。针对天津地铁1号线某高架桥特别保护区内市政管道基坑展开工程实测,结合Plaxis3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超近距离市政管道基坑对运营地铁高架桥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桥梁承台最近位置(距离1 m)处,通过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基坑引起的水平变形,桥墩最大水平变形为0.7 mm,满足轨道交通结构允许位移量20 mm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为了分析纳米熟石灰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的提升效果,采用改进的水煮法探究纳米熟石灰改性沥青膜在集料表面的剥落行为,评价纳米熟石灰改性沥青在集料表面的抗水剥离能力。在此基础上,成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并借助间接拉伸试验分析纳米熟石灰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增强特性。结果表明:纳米熟石灰的添加提高了沥青的黏聚、黏附以及与集料的配伍作用;当纳米熟石灰掺量高于1%时,其对沥青/集料体系的黏附作用及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提升幅度下降,建议纳米熟石灰掺量取用1%(占沥青的质量比)。  相似文献   
78.
以某高速公路软岩隧道施工为例,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过程中不同支护阶段的隧道位移进行了监测,并重点分析隧道不同埋深对其位移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隧道开挖过程中拱顶沉降最大,隧道埋深30 m时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以及全部初支完成后的拱顶位移分别为7.72 mm、9.14 mm、10.06 mm和11.38 mm,各阶段沉降均在控制范围内;隧道开挖过程中,上台阶开挖过程中产生的位移最大,其次是中台阶开挖,隧道埋深30~60 m范围内时,二者位移量之和约占总沉降量的80%;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各阶段的隧道位移均增大,相比于隧道埋深30 m时,隧道埋深60 m和90 m时的竖向位移分别增大了46.6%和81.3%,水平位移分别增大了57.8%和103.6%,其中核心土开挖对隧道水平位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9.
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位于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带内,区内震后次生重力不良地质极其发育,线路方案受其功能定位等众多因素影响难以完全绕避。本文以菜园子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掌握滑坡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成果对滑坡体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通过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检算。结果表明:(1)菜园子滑坡为大型中深层牵引式滑坡,地形、岩性及堆积层物质结构特征是滑坡形成的内部因素,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2)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表层局部可能发生变形失稳,结合稳定性检算成果,应先对滑坡进行加固防护处理后再施工;(3)拟采用“排水廊道+抗滑桩+监测桩”的方案对滑坡进行加固防治,以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80.
以杭州市某风井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和霍克-布朗岩石本构模型,建立了基坑开挖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对坑角外浅基础建筑进行适当简化,研究了不同距离下浅基础建筑墙体沉降、倾斜、扭转以及基础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建筑物与基坑距离增大,其墙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