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3篇
  免费   348篇
公路运输   2284篇
综合类   1500篇
水路运输   839篇
铁路运输   1266篇
综合运输   30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目前国内软基处理方式多样,投入费用高,处理质量比往年大有提高。但或多或少的还存在质量问题,即软基处理后在桥头及过渡段、一般路基段或小型构造物处仍然工后沉降超限或稳定不满足要求,反映到工程实体就是局部地基沉陷失稳、小型构造物沉降或倾斜,甚至基础断裂,继而出现严重的跳车现象,对车辆和乘客都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和服务期限。为了改善软基处理方式、提高软基处理设计质量,依据在江海(江都至海安)高速姜堰段的设计经验,在设计方案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92.
随着市区范围内地下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已要求采取措施保护易受损建筑结构免受地层和的影响。笔者针对在伦敦的一些重要工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注浆方式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3.
注浆技术是加固地层的重要技术,本文结合六甲洞隧道病因整治注浆加固工程,通过对浆液类型选择,注浆参数的确定和注浆工艺的完善,应用注浆技术加固了大范围松驰围岩,为结构抽换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94.
大粒径碎石桩能克服由于地基强度较低而难以成桩的问题,它是超软弱淤泥地基土加固处理方法之一。实测资料得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比天然地基提高了2、8倍左右。实测沉降量比相邻段用砂井加l土工布处理,沉降量减少约30%。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实测沉降速率表明,只要大粒径碎石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路堤填筑期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填土速率问题。从桥头相邻两种地基处理方式沉降与沉降速率比较分析得到,碎石桩可起到缓冲过渡区的作用,可减轻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大粒径碎石桩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某桥头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5.
关于路基基床翻浆冒泥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谷生 《路基工程》1998,(3):27-28,60
  相似文献   
496.
铁道部《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3]76号)中规定,“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I级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当缺乏A组填料时,经经济比选后可选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Ⅱ级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应优先采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当选用B组填料时,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地区,塑性指数不得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填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497.
498.
结合益田地铁站实例,说明采用截水帷幕的必要性,叙述帷幕的设计、施工和注浆效果的检查。  相似文献   
499.
文章叙述了某深水高基床防波堤的基床爆夯施工中,通过典型施工确定爆夯参数的可行性和起爆网络设计,并介绍了爆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实测效果及爆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00.
旋喷桩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陆上地基加固、组成闭合的帷幕或用于截阻地下水流和治理流砂等。文章介绍了国内首次采用沉入式大直径钢圆筒结构的广州番禺蒲洲海堤护岸工程中,采用双重管对13个直径13.5m的钢圆筒底部的水下软土地基进行旋喷处理,通过对各参数的调整与控制使软土地基达到了设计强度要求,为今后水下软土地基加固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