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158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132篇
综合运输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九岭山隧道塌方治理及塌方治理效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是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当隧道开挖至ZK102 217时出现了塌方,滑塌范围高约19 m、宽约13 m,塌方量为4 000 m3。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围岩结构(弱风化板岩,钙质或硅质胶结,岩质坚硬,呈块状镶嵌结构)及地下裂隙水是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采用的处理措施是加强区段支护、回填塌腔、提高松散体的整体强度,并采用"稳住塌方区、固结塌体、超前加固"的分阶段处理方法。施工中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φ42系统小导管压浆固结等措施;开挖采用正台阶法以及拱脚加设锁脚小导管、侧壁施作中空注浆锚杆等措施;通过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手段对塌方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二次处理。  相似文献   
32.
杨水生 《交通标准化》2013,(16):146-147
在分析塌方沉陷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塌方、沉陷快速修复技术。研究表明,提高路基修复应急处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可缩短由于塌方沉陷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提高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3.
大哗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段发生塌方事故.分析塌方因为,介绍塌方处治措施及处治后的效果,为隧道后续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4.
文章在介绍常用隧道塌方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厦蓉高速公路AT20合同段滚玉隧道的塌方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长导管穿越和CRD结合的塌方处理方案,并阐述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及要点,探讨了方案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5.
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及塌方预防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西铁路BXS-1标段共有13座隧道,其中石沟渠隧道、新石佛山1号隧道、盘石岔隧道等8座隧道为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有6座隧道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塌方或地表开裂。以该标段13座隧道中最具有浅埋、富水及反坡排水等施工特点的石沟渠隧道为例,阐述了浅埋、富水、黄土隧道的开挖、初期支护及塌方处理等施工技术,为今后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邓皇根 《路基工程》2017,(4):243-246
阳曲1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事故,通过隧道施工图和现场调研对塌方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地表防水、塌方体加固、分部开挖、加强支护等方面进行了塌方处治。监测数据表明,拱顶下沉趋于稳定,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7.
襄渝铁路二线皮匠沟一号隧道临近既有襄渝线新桥二号隧道左侧,线间距为32~15m,塌方段线间距仅15m,埋深2.1~7.6m。介绍从发现皮匠沟一号隧道局部开裂到初支开裂形成塌方的全过程,分析塌方的原因,提出安全可靠的塌方处理措施。处理过程中,未影响既有线结构安全,顺利完成了塌方段施工。  相似文献   
38.
介绍株六铁路复线新茨冲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原因分析、整治方案及整治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39.
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概率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所遇到的方法优选、塌方概率等问题以及概率论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为正确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杜启弘 《摩托车》2013,(15):122-123
6月18日,RX3发现之旅车队从重庆出发,途经泸州、宜宾、昭通、攀枝花、大理、丽江、昌都等地,于7月2日越过通麦塌方段到达西藏林芝。车队在骑行途中经历了崎岖颠簸:99弯的怒江弯道、塌方的通麦路段、惊险的滇藏盘山公路,这些路段记录了RX3入藏行程的艰难险阻,RX3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