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据京华时报3月9日消息:3月4日12时50分,深圳地铁3号线位于罗湖区红桂二街的红老区间隧道上方路面发生塌陷,靠近红荔村2栋西侧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直径约6in、深达3m的大坑,所幸无人员伤亡,300多名受影响居民被安置到附近酒店居住。至5日13时30分,供水、供电、燃气和通讯全部恢复。塌陷原因初步判断为地铁盾构在施工时将该路段的主供水管挤爆所致。  相似文献   
112.
研究目的:探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岩溶地面塌陷整治原则,力求总结出较为经济、合理、稳妥的岩溶整治原则。研究方法:根据浙赣线在提速改造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发生岩溶塌陷地段的地质、地貌特征背景,分析岩溶塌陷产生原因,综合岩溶勘探资料和施工整治效果,结合其它铁路线岩溶整治经验对岩溶整治原则进行探讨。研究结论:高速铁路岩溶地面塌陷整治范围应扩大至易塌陷区地表黏性土厚度不大于20 m(绝对厚度)的地段,在抽水需求量大、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地段,线路宜采用桥梁工程。岩溶整治施工过程必须贯彻"探灌"结合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整治范围和深度、调整压浆参数和压浆工艺,以达到治理岩溶地面塌陷目的。  相似文献   
113.
针对龙白至城赵高速公路路基塌陷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压旋喷桩及综合排水的处治措施,为类似的路基塌陷处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4.
桥梁维修加固已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和工作的热点内容。本文以潴龙河特大桥为背景,阐述了预应力空心板桥存在的顶板塌陷、桥面铺装纵横向裂缝、铰缝脱落及伸缩缝失效等病害,并对产生机理做出了详细分析,进而根据病害的特点及产生机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为其他桥梁的维修加固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匡斌  沈勇 《中国水运》2007,5(9):101-102
填筑边坡是一类由填土按照一定的坡比堆积而成的特殊边坡,在工程建设中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其塌-滑成因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描述。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贵阳某填筑边坡为例,针对其塌滑区特征、岩土体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填筑边坡塌陷及滑移的成因机制,提出了其变形破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对填筑边坡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16.
在岩溶地区,覆盖层的塌陷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从省内三个大型公路建设工程发生的地面塌陷事故出发,概述了三大工程的地貌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塌陷情况,详细分析了发生塌陷的机理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生塌陷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塌陷的地质因素,按这些因素水平,赋予相应的权重,以此作为预测的依据,探讨在工程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对塌陷进行预测。最后,根据发生塌陷的机理,简要地提出在工程实践中的处理措施,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7.
黄壁庄水库副坝塌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壁庄水库副坝的地质情况、地表塌陷规模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副坝的物探资料及钻探信息分析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陷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副坝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岩溶塌陷地表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岩溶地表塌陷是近20多年来较频繁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中对地表塌陷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强调岩溶固有特性和固定的地质因素,缺少人类生产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这一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不稳定地区范围在主观因素影响下划分比较宽松,使工程造价抬升。本文意在设计中病害工点划定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研究方法:通过对地表塌陷机理,特别是潜蚀成因的研究,对塌陷成因的分析,充分重视人为因素在塌陷时空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近期地表塌陷除少量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产物之外,大量都是与人为因素有关的同期,甚至是同步的产物,没有人为活动,地表塌陷是有限的。笔者认为:根据人为因素结合岩溶及地质的固有因素进行地表稳定性分析,划分稳定区、相对稳定区、不稳定区、塌陷区,按其稳定性、危害程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整治。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讨论,将铁路勘察规程进一步补充完善。避免出现遗漏不良地质或扩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9.
为满足岩溶塌陷区注浆加固治理需求,选用赤泥、钢渣等固废,制备高性能赤泥基注浆加固材料,建立凝结时间、力学强度、膨胀性等性能的调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的变化对结石体7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赤泥基注浆加固材料7 d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单因素作用时,水泥掺量为15%时强度最高。结合单因素对浆液终凝时间和对结石体7 d力学强度的影响,可确定水泥掺量为15%、钢渣掺量为15%、激发剂掺量为12%时,赤泥基注浆加固材料性能最优且流动性能优异。综合考虑赤泥基注浆加固材料的终凝时间和力学强度,确定每种膨胀剂的最优掺量为UEA膨胀剂6%、CSA膨胀剂6%、塑性膨胀剂0.2%。  相似文献   
120.
北京地铁4号线石榴庄路站在暗挖三联拱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面塌陷。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紧密配合,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迅速进行洞内加固和地面塌方的回填处理,恢复路面交通和洞内掘进,尽量减小塌方事故对工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