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112篇
公路运输   1028篇
综合类   557篇
水路运输   256篇
铁路运输   691篇
综合运输   10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项春 《铁道建筑》2005,(6):51-52
结合陇海线增建二线宝天段新庄隧道连拱段施工实例,介绍双线喇叭口隧道双连拱段在工期控制下的开挖、支护、衬砌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控制工期下的连拱施工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钢轨道梁中的平联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钢轨道梁平联的受力分析,结合静定桁架影响线理论,以一榀跨度为64 m直线简支钢轨道梁平联为例,利用VB编程给出了该钢轨道梁平联的受力情况,并校核了有关杆件型钢的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重庆轻轨“较-新”线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段站场选址、站场平面、站场出入段线作业方案选择、站场道岔及车挡设计。  相似文献   
34.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高架,借鉴我国城市和铁路高架桥梁的设计经验,结合轨道交通的特点,提出了适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桥型方案和经济孔跨,并对设计进行了回访总结。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结构设计参数对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受力特性的影响,进而对今后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引导作用,以兰渝线广元嘉陵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矢跨比、拱轴线形状、拱梁刚度比这3个设计参数对桥梁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对拱肋轴力和拱脚、主梁中跨弯矩影响显著,取值在1/4~1/5时较为合理;1.6次抛物线、2.4次抛物线及圆弧线作为拱轴线时,拱脚截面弯矩过大,2次抛物线或悬链线作为此类桥型的拱轴线较为合理;拱梁刚度比对结构轴力影响较小,对拱肋弯矩影响较大,随拱梁刚度比的增大,拱肋分担的弯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接触网接触轨在轨道梁上的不同安装方式及接地保护的动作原理,对正极接触轨支持绝缘子在不同安装方式下发生闪络或击穿故障时引起接地保护动作的工况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接触网接触轨在轨道梁上安装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2004年铁道部在武汉-株洲间首次推行跨局轮乘货运机车长交路.介绍了长沙铁路总公司、武汉铁路分局作为全路首例实行跨局轮乘货运机车长交路试点单位,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8.
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特征,重点阐述了重庆较-新线单轨车辆的运行条件和技术定位,指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国内同行开展车辆引进和国内研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48-48
11月18日,首列国产跨座式单轨车在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工业的一个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此钟制造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40.
阐述了实施船舶全寿命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信息共享技术的缺陷及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船舶全寿命信息共享的优势,提出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船舶全寿命动态信息系统中信息共享的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利用通用标识符UID(Universal Identifier)及两层数据转换来实现船舶生命周期视图间映射的方法。最后根据该模型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