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92篇 |
免费 | 51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464篇 |
综合类 | 3583篇 |
水路运输 | 2979篇 |
铁路运输 | 1977篇 |
综合运输 | 5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476篇 |
2022年 | 554篇 |
2021年 | 724篇 |
2020年 | 469篇 |
2019年 | 444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253篇 |
2016年 | 252篇 |
2015年 | 365篇 |
2014年 | 646篇 |
2013年 | 611篇 |
2012年 | 731篇 |
2011年 | 771篇 |
2010年 | 701篇 |
2009年 | 821篇 |
2008年 | 762篇 |
2007年 | 689篇 |
2006年 | 604篇 |
2005年 | 541篇 |
2004年 | 448篇 |
2003年 | 451篇 |
2002年 | 357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221篇 |
1999年 | 163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采用多链聚烯烃和SBS复合改性方法,对超薄铺装材料UWM-10进行密级配设计,通过开展体积指标与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水损害性能的评价,提出其设计和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同时,提出改进的车辙试验方法,研究超薄铺装材料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构造深度的衰减变化规律。采用CT扫描方法,研究UWM-10与下承界面之间的黏结效果和空间空隙分布规律,评价层间黏结效果。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表明:UWM-10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抗滑性能,其构造深度的衰减程度小于传统的超薄铺装材料,且其与下承界面的黏结效果优于传统的超薄铺装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超薄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982.
983.
为研究浆体流变特性对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减水剂与增黏剂掺量的变化调配出5种不同流动度及6种不同塑性黏度的水泥浆体,并固定浆集比配置出对应的透水混凝土。采用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透水混凝土中骨料颗粒表面浆体裹附层厚度,以水泥浆体的拉拔黏结强度表征浆体与骨料的黏结强度,在研究浆体流动度及塑性黏度对浆体拉拔黏结强度、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浆体流变特性对透水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空隙率以及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揭示出浆体流动度与塑性黏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的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浆体流动度及塑性黏度的增加,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则随着浆体流动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浆体塑性黏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结合浆体流变性能对浆体自身拉拔黏结强度及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的影响发现,浆体流变特性主要通过影响浆体自身黏结特性而作用于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通过影响骨料颗粒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及其分布状态而作用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在进行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控浆体的流变特性,达到兼顾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4.
为研究拼宽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分别开展采用8,22 cm铺装层的空心板桥足尺模型荷载横向分布试验,接着开展采用刚性拼接结构的拼宽空心板桥足尺模型荷载横向分布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既有铰接板法和刚接板法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讨论既有铰接板法和刚接板法的适用范围,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并探讨拼宽空心板桥的拼接结构刚度取值的合理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铰接板法和刚接板法分别适用于计算铺装层厚度较小和较大的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但二者均无法考虑不同铺装层厚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铺装层厚度影响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相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偏差仅为2.7%;对于采用刚性拼接结构的拼宽空心板桥,铰接板法或者刚接板法均无法正确地反映拼宽空心板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为此提出了考虑拼接结构刚度的拼宽空心板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其中新旧桥板高错位布置的拼宽空心板桥拼接结构刚度为不考虑新桥铺装层厚度的刚度,该方法求得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偏差仅为5.4%。 相似文献
985.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986.
为研究钢桥面防水粘结层的使用性能,选用MMA作为防水粘结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试验,通过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对防水粘结层的拉拔强度和抗剪强度进行验证,研究底漆、防水粘结层厚度、施工温度以及环境湿度对防水粘结层粘结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MA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和低温柔性。在钢桥面上铺设底漆可提高防水粘结材料的拉拔强度,MMA防水粘结层厚度以2.5mm为宜,施工温度和环境湿度对其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施工时应确保施工温度控制在40℃以下,现场环境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987.
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具有热固性特点,固化后胶体弹性高,粘结强度明显优于一般的改性沥青。通过剪切性能和拉拔性能试验,比较分析4组不同B组分含量、不同洒布量条件下的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与水泥混凝土板的层间粘结效果,提出了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与抗剪强度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B组分含量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洒布量为1.70~1.80kg/m~2;同时,结合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强度形成特点,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88.
针对传统的微表处技术存在路表脱落、掉料、麻面等现象及平整度差、噪音大、行车舒适性差等问题,开展了更粘、更弹、更平整、噪音更小的超粘磨耗层在广州绕城公路西二环南段桥面抗滑专项处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原材料技术要求、级配范围、混合料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进行阐述,并与传统的微表处对比,表明超粘磨耗层与原路面粘结更强、平整度更好、更耐久密实、噪音更小。 相似文献
989.
随着城市发展对通行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架桥梁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宽体箱梁结构形式。由于城市景观要求,以及桥下地面道路限制,下部结构常采用单柱或小间距双柱,使得长挑臂单箱多室箱梁部分箱室处于悬臂状态,箱梁横向受力空间效应明显。该文以德胜快速路标准段连续箱梁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结构程序ANSYS进行空间分析,计算箱梁结构在自重、二期恒载,以及汽车活载作用下横向变形和内力的分布规律,并将空间分析结果与目前简化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简化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0.
采用AVL全流采样(CVS)系统,对2台国Ⅴ车用重型柴油机进行了ESC和ETC循环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设备对颗粒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采用DOC+DPF和SCR两种技术路线柴油机的SOF和PAHs及其组分,对它们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ESC循环下还是ETC循环下,DOC+DPF路线发动机PM排放中SOF含量以及PAHs排放总浓度都要明显低于SCR路线发动机,PM中菲和芘的浓度会降低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