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图1是黄骅港一期4400/6000t/h堆取料机的回转结构。为改善其受力及变形情况,我们以Pro/E为平台,建立回转台车的三维实体模型,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应力及变形规律,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2.
结合兰新二线风区16 m槽形梁的设计,进行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受高速铁路建筑界限的限制,本结构受压区宽度较小且两侧腹板应力分布不均匀,施工吊装时腹板上缘容易受拉破坏,运营阶段容易受压破坏;受线间距限制,活载偏向内侧,对宽度较小的内侧腹板更加不利。采用实体单元建立模型,通过桁架单元模拟预应力效应,分析ZK标准活载下槽形梁的空间特性,研究结论为:全桥纵向为全预应力结构,不适用杆系结构进行分析,道床板横向存在拉应力,最大值在支点下缘,应采取增加端横梁或配置受力筋措施,槽形梁竖向刚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腹板限制了道床板的横向弯曲,减小了中线处的横向弯矩。  相似文献   
53.
针对黄墩大桥十分新颖和复杂的主塔锚固区设计,采用1∶3的缩尺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索塔锚固区在不同索力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模型试验最大试验荷载98 t,达到设计索力的1.75倍,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钢锚箱整体基本表现为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模型的受力状况与设计的设想吻合较好,构造总体受力合理,整体性好,索力传递流畅,传力途径明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4.
梁敏飞  李策  张景 《路基工程》2019,(3):120-124
基于某大型海底盾构隧道工程,建立了考虑螺栓非线性本构特征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纵向不连续实体模型,采用简易的荷载模式,对其纵向弯曲变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而言,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②随着弯矩值的增加,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呈现出明显的弹塑性特征,其中性轴的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③螺栓的规格对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影响显著,同等量值弯矩作用下,螺栓直径越大,隧道的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55.
56.
直-20是我国目前正在研制的一款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主要满足军事空运、民用运输的多种使用要求。该机曾经在2006年珠海航空展会上展出了实体模型,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直-20研制项目于2010年立项,原计划2014年试飞。结果不仅很快研制出了原型机,而且直-20于2013年12月23日,还提前实现了首飞成功。  相似文献   
57.
基于AutoCAD平台的船体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祥瑞  严家文 《船舶》2007,(4):56-60
目前,三维建模方法在众多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在AutoCAD平台下船体三维建模的实体模型及建模中的几何算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研究对于提高船舶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船舶设计信息一体化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8.
结合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弯梁桥,分别建立单梁模型、梁格模型与空间实体模型。分析不同计算模型中弯桥主梁各关键截面在自重作用下剪力、弯矩、扭矩与变形的大小。通过分析认为,不同计算模型在主梁剪力与弯矩方面结果较为接近,空间实体模型中扭矩计算值与单梁、梁格模型相比偏小。比较可知:梁格模型既能分析结构空间受力性质,又节省计算资源,较为适合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59.
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复杂的多轴疲劳载荷,为构架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带来困难.本文以某车辆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为获得构架在复杂多轴载荷作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状态,分别建立构架板壳有限元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参照UIC 615-4、TB/T 2368-2005和TB/T1335-1996标准,确定计算工况,对该转向架构架强度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ORE B12/RP17提供的钢材Goodman疲劳曲线图,编写后处理程序对构架进行疲劳强度评估.结果表明:两种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趋于一致;构架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呈现面内应力分布占优的状态;采用最大主应力对其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是合理的;两种建模方法获得的构架静强度、疲劳强度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说明:采用板壳模型代替实体模型对构架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是可行合理的,可节省计算资源.  相似文献   
60.
公路三维建模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可用于公路三维建模的3种方法: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和实体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并结合公路三维建模数据量大,形体不规则的特点,提出用表面模型来完成公路三维建模;同时,也提出了道路模型与地面模型叠加消隐的新方法,以消除路基边坡范围内的地面,使道路能完整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