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60篇
综合类   169篇
水路运输   93篇
铁路运输   130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91.
为解决地下水系统复杂情况下地铁车站PBA法施工接缝多、防水甩槎多、渗漏水风险大的施工难题,以富水砂层条件下长春地铁某暗挖车站为案例,分析PBA法施工防水难点,采用新型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和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材料组成“皮肤模式”复合防水体系,对该复合防水体系操作关键步骤、关键节点防水、常见问题处理进行研究,实践证明该新材料新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防水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2.
相较于传统的旋喷工法,MJS工法较具有施工扰动小、土压力稳定、施工效果可靠等优点,可以进行垂直、倾斜和水平方向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使用广泛。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桂城站换乘节点施工中,为了解决复杂周边环境下富水砂层加固效果不佳,土建施工容易引起涌水、涌沙,工程自身结构及周边建(构)筑物变形过大等问题,采用MJS工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桩径,水灰比、水泥浆压力、成桩误差、浆液流量、转速、水泥掺量等,实现了MJS高压旋喷桩芯样强度代表值均大于1.4 MPa,在富水砂层中达到了良好的止水效果。施工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累计沉降最大值为3.24 mm,累计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79 mm,均小于变形控制值,满足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3.
采用振冲密实法处理疏浚吹填地基时,对吹填料有严格的要求。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工程为例,通过对开挖取沙区地质资料分析、吹填过程中管头及水下取样并进行试验对疏浚吹填全过程的回填料质量进行监控,基于振前静力触探试验对回填料进行振冲适合性评估,进而为疏浚船舶的吹填施工和后续的地基处理工艺提供依据和指导意见,既保障吹填砂的质量满足地基处理的要求,又确保振冲地基处理工艺经济、合理。疏浚回填料的监控方法及措施可为类似海外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4.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9,39(11):1748
特殊地质条件隧道处治是隧道修建的主要难题,为总结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针对几类典型铁路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隧道修建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1)岩溶主要问题为岩溶发育无规律、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高位选线、畅排、泄压、水文评价与动态设计等; 2)富水破碎带主要问题为围岩稳定性差、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超前排水泄压、超前支护与加固地层; 3)高地应力软岩主要问题为易产生大变形,主要对策为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支护宁补勿拆、快挖、快支、快封闭等; 4)岩爆主要问题为无规律性和随机性,主要对策为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围岩应力条件、加固围岩; 5)第三系含水砂层主要问题为水稳性差、降水和注浆困难,主要对策为地表和洞内联合降水、扰动置换压密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等; 6)高地温主要问题为恶化作业环境、降低生产率,主要对策为洒水、通风、放置冰块、机械制冷和劳动保护等; 7)瓦斯等有害气体主要问题为存在气体燃烧、爆突、爆炸风险,主要对策为通风、监测与检测、防爆设备配备、安全生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5.
为确保盾构在无端头加固条件下的富水砂层中安全接收,依托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对采用竖井填水方法进行盾构水中接收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通过设置混凝土导台、洞门密封、螺旋密封、盾尾密封、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注浆控制等各项措施,保证了盾构在竖井中安全接收,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费用; 2)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验证,在竖井中注入高于地层水位约1 m的水,可防止地层中的砂被水从开挖间隙中带出; 3)合理的盾构密封控制可以防止涌水涌砂事故; 4)在竖井中设置双层混凝土导台,有利于调整盾构姿态以准确推上钢托架; 5)经过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2台土压平衡盾构成功完成水下接收,竖井内无涌砂,地表沉降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相似文献   
196.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研究,系统阐述了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处理原则、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深入总结了地质勘察、处理方案选择、施工控制、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措施。研究认为,对于布置在复杂地基上的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地基处理,并贯穿工程生命周期。应严格开展勘察,全面准确掌握地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应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手段,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还应建立监测和质量检测系统,动态评价处理效果。此外要注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积累典型案例,推动技术发展,使地基处理向简易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充分保障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长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7.
桥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许多大型桥梁,桥梁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恶劣。各国工程经验证明,桥梁损坏是严重的,其修复要耗费大量资金,大于新建桥梁适当提高有关技术要求所增加的费用。在大桥新建时,我们就应该重视桥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从材料选择、集料碱活性、外加剂与耐久性、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开裂、密集钢筋部位应用高流动性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以及桥面混凝土等都应从耐久性及影响耐久性的施工性能等方面加以校核,以保证桥梁在使用环境下安全地工作100年。  相似文献   
198.
刁光雷 《北方交通》2023,(5):30-33+37
为了促进工业副产品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再生利用,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再生骨料,并设置了两种循环变温条件,研究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在循环变温作用后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超声脉冲速度和硬化密度宏观性能,并分析了抗压强度损失量与无损测试方法中结构损伤特性指标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混凝土内部结构微观形貌表征,揭示了冷、热变温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程度最高,其在冷变温循环后下降了15%~35%。温度应力损伤造成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扩展,增加了水泥石基质的不连续性,导致超声脉冲速度大大降低。随着抗压强度损失量的增大,各项结构损伤特性指标损失量均有所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损伤主要是由于集料与胶凝基质的热变形能力不同,导致在界面过渡区中出现微裂纹,或微裂纹在微孔等应力集中处萌生,然后在胶凝基质中扩展,从而造成结构的不可逆损伤。合理控制再生骨料掺量和级配,将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温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9.
[目的]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新建地铁线路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线路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研究较为鲜见,需总结类似工程的相关规律。[方法]以新建的郑州地铁7号线黄河迎宾馆站—英才街站区间盾构始发穿越既有地铁2号线结构工程为依托,根据实际工况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了施工区间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利用软件的结果提取功能得到了该工程对应模型的模拟结果。选取现场2个监测点位,将2个测点的现场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盾构始发穿越、一般下穿施工两种穿越方式下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始发洞门与既有地铁结构间竖向距离d的4个取值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所建三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工况。在既有地铁线路结构、材料、加固方式等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稳定性因穿越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一般下穿施工相比,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采用盾构始发下穿方式时,d的取值不同,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较大差异。d=2.00 m对既有地铁线路结构的影响较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200.
[目的]针对地铁施工空间狭窄、装配式轨道板道床施工质量难控制、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高等问题,通过现场试验方式,分析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配合比、施工工装、施工技术、混凝土运输时长和施工环境等对自密实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结果及结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黏度改性剂用量宜为30 kg/m3,砂率控制在50%左右,粉煤灰用量控制在15%~25%;观察孔灌注高度宜保持在20~30 cm,宜采用“慢-快-慢”的灌注工艺,灌注时间宜为3 min以上;灌注漏斗材料宜采用2 mm以上钢板材质;中转料斗宜采用闸刀阀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