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6篇
  免费   218篇
公路运输   1142篇
综合类   839篇
水路运输   1156篇
铁路运输   997篇
综合运输   18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831.
《公路》2021,66(8):355-359
注浆加固措施作为提高软弱围岩力学性能、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对围岩的加固机理以及加固效果是隧道工作者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基于浆液扩散理论,利用多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同时考虑隧道开挖和浆液扩散形态的开挖-注浆耦合分析模型,并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注浆范围内土体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通过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注浆浆液扩散时空变化规律,并在浆液真实扩散形态和隧道开挖耦合作用下围岩的塑性区、隧道衬砌的力学状态等方面研究软弱围岩隧道的注浆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围岩塑性区随注浆时间的增加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塑性区发生空间转移,塑性区面积整体上有减小的趋势,第二阶段塑性区范围和面积基本稳定;(2)在注浆加固范围达到最大之前,增加注浆时间可减小衬砌结构受力,之后持续增加注浆时间对改善结构受力没有明显效果;(3)在注浆加固圈完全形成之后,继续增加注浆时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围岩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盲目增加注浆时间只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832.
斜拉桥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斜拉桥索塔的拉索锚固区,一般的力学模型分析难以全面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杭州市文晕路立效桥主孔结构为(104 204 104)m的三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根据该桥索塔构造及预应力束布置特点,设计了索塔节段足尺模型试验方案,并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空间分析的一些主要成果及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得到了许多重要结论。其设计建议对指导该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3.
本文对上海市区暴雨积水问题的原因从地位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原因等方面作了分析。然后就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34.
应用SAP84程序中的8~21结点非协调单元,对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汊通航孔主桥索塔拉索锚固区在大吨位索力作用下的空间应力作了分析,重点对空间有限元方法分析锚固区应力状况的结构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索塔拉索锚固区构造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35.
总结了钢混组合梁桥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前景,并探讨了该结构体系存在的设计难题和要点。从构造、截面和体系三个层次,归纳了钢混组合梁桥的四个关键设计难题——钢混连接构造、负弯矩区开裂、负弯矩区底板屈曲和整体横向稳定,提出了设计对策和解决方法,推进钢混组合梁桥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836.
拱形索塔斜拉桥以其造型优美、线条柔和、简单大方等优点,在景观要求较高的桥梁投标中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国内对此种形式斜拉塔研究较少,因其空间索面体系及曲线桥塔结构,使得整个索塔锚固区受力更加复杂。以一座单塔拱形桥塔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具体分析拱形斜拉塔索塔锚固区的受力情况,可为同类斜拉桥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37.
以台风区的平潭海峡大练岛特大桥新建工程中现浇公路桥的钢管格构支架体系为研究背景,对钢管格构支架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管格构支架体系空间有限元模型,从不同的肢数、节段长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四肢格构支架进行均匀流风场作用下的风洞试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管结构的壁厚与直径比δ/d一定时,支架结构的临界屈曲荷载系数随着钢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指数上升趋势;六肢与四肢钢管格构支架临界荷载系数相差不大,四肢钢管格构支架是最经济支架结构;当支架总高度小于70 m时,钢管格构支架结构基本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支架钢管立柱横向间距在5~7 m时,其稳定性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横向间距为7 m左右时,支架稳定性最好。风洞试验结果能反映四肢格构支架的实际受力特性,并指导四肢格构支架现场实际施工。该分析可为类似钢管格构施工支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8.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9.
8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