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1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总结2005年全路工务系统在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建设、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线路改造、生产布局调整、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安排2006年全路工务重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2.
上海局工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铁路局运输安全、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铁路经营管理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袁瑞文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3):26-27,29
轨道动态监测装置信息管理系统是在CGDJ—Ⅱ型机车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装置基础上研发而成。该系统具有数据上传、用户管理、病害查询、数据下载、病害处理上传、统计分析及制表等功能。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数据接收方式,将信息的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实现了数据共享,可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下载数据可指导线路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54.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隆昌工务器材厂把服务铁路运输和建设事业,作为自己执著地追求,竭尽全力,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为铁路建设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了铁路施工单位和工务部门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55.
既有线提速技术改造,是一项涉及铁路线路、轨道、路基、桥隧、通信、信号等固定设备以及机车、车辆等移动设备的系统工程。2004年4月全路实施第五次大提速前夕,柳州铁路局完成了管内湘桂线繁忙路段(永州—南宁南)的改造,其中永州—黎塘段以小半径曲线改造为主,黎塘—南宁南段以  相似文献   
56.
针对大秦线完成年运量3亿吨的生产任务在课题方面做了建议性的分析、论证,全面地阐述了大秦线完成3亿吨扩能改造及修订技术规章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7.
为贯彻落实工务工作方针,实现工务工作总体目标,加快工务技术发展,适应运输发展需求,2008年工务系统的重点工作是实施“零误差”,推行“零缺陷”,确保动态均衡;加快大修步伐,减少薄弱设备;提高大型养路机械运用能力,做好引进技术国产化项目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汛期防灾应急能力;抓好线桥设备和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工务技术管理水平;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京津城际铁路及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的接管和运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8.
引起车体横向振动的激振源可分为个别突然性的、周期性的和随机性的三类。通过对直线地段三类激振源对车体横向振动关系的研究,分析出直线地段车体横向振动与道岔单元、钢轨磨耗、不平顺波长、车体减震因数与自振频率的关系,提出控制振动的建议,对帮助现场做好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的类型、检测对象等角度,梳理了各国检测装备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搭载式检测装置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同类型检测装备在设计理念、功能集成、运用维护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检测装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凝练了中国检测装备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实际运营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检测项目不充足,检测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检测数据利用不充分,检测成本较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检测装备的发展应朝着检测功能综合化、检测装备小型化与模块化、检测过程智能化与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可靠性高、检测项目齐全、检测数据精准的现代化检测装备体系,以期实现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状态维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