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94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91.
宾彬 《铁道知识》2005,(5):28-29
荣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的陈皖蜀,1993年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科研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土建室主任等职务.曾荣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他,是铁道建筑和铁道工务专业领域的一位优秀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92.
<正>一、现状分析1.港口物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特点和数量分析(1)需求结构特点根据市场调研,随着我省港航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港口物流技能型人才包括港口业务、港口  相似文献   
193.
文中就“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VOCSCUM专业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步骤及单元课程的开发做了全面的论述,对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4.
本文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出“2+1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此模式对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为二个教学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校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二个阶段是到企业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有“三个观念”要改变:一是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改变;二是传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改变;三是学生理想的就业观念要改变。  相似文献   
195.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专业教师培训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港口物流设备专业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6.
目前我国客运列车发展迅猛﹑形式多样化,列车速度一提再提,人们在出行时交通工具的可选性随之加大,乘车群体也在发生着悄然改变,人们在出行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的服务,希望能旅途愉快.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乘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学结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7.
李上康 《航海教育研究》2012,29(3):62-65,68
分析国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双向三层四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革与毕业条件设计等方面分析创新模式的组织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98.
航海高等职业教育应转变观念,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成果改革航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在质量体系和教学计划制定程序中引进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成果;构建航海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改进学员的考核和评价形式。同时,改革需要注意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相结合;注意"行动导向"教学的形散、神不散问题;注意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9.
机械工程学科在我校各学科中实力最雄厚。特色最鲜明。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完全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该学科始建于1972年。二级学科车辆工程于199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于200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这2个二级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再次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200.
傅育宁博士,出生于1957年。1982年毕业于中国大连理工学院,获港口工程专业学士及海洋动力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资格,并于1986年在英国布鲁诺尔大学获得海洋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