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16篇
综合类   58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126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介绍了盾构下穿超静定结构桥梁时的主动托换技术方案.详细阐述了主动托换中的顶升力控制方法,针对具体项目,说明了预支顶范围和顶升力的测定方法,并着重论述了顶升力的确定.顶升力测定结果表明:超静定结构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桥面板传至各桥墩位置的力与理论计算值局部误差达30%以上;基于实测顶升力来控制对桥梁桩基的主动托换,可避免理论计算产生的误差,防止托换过程中短暂的内力重分布导致的裂缝和变形的发生.实际项目的监测结果验证了顶升力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2.
针对浪高不大的深水库,通过有、无波浪作用下库岸防护块体的抗滑、抗倾、抗浮稳定性对比分析,表明波浪作用下防护块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主要体现在波浪水流回落时刻引起的浮托力,并提出了砼板护面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焊接构架闸瓦托吊座与制动杠杆支座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焊接构架闸瓦托吊座和制动杠杆支座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两者载荷工况,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出闸瓦托吊座和制动杠杆支座上的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构架闸瓦托吊座和制动杠杆支座静强度满足TB/T 1335-1966的规定,疲劳强度满足AAR-M213-8V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群桩基础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沈阳地铁十号线某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桥梁群桩基础的工程实例,结合既有桥梁的结构形式、现场周边环境条件、工程位置地质条件、新建盾构隧道与既有桥桩位置关系以及现场作业空间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适合本工程的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扩大板基础托换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盾构正常施工条件下,通过扩大板基础托换的实施,可大幅减少盾构隧道施工期间既有桩基的绝对沉降及群桩之间的差异沉降,显著降低下部新建盾构隧道管片的弯矩,改善新建盾构管片的受力条件。  相似文献   
55.
石家庄建和桥环形高架桥共分为4个异形板块,盾构区间下穿建和桥桩基托换工程需托换南侧和北侧异形板块,工程周边及地下环境复杂,托换过程中既有交通不得中断,对变形要求非常严格,设计采用主动托换方案。通过分析周边条件,以南异形板块桩基托换为例介绍相关设计和关键控制措施,包括托换设计、预支顶措施、施工步序、主要监测项目及控制值等。实践表明,托换施工满足设计和工前评估要求,桩基托换设计合理,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6.
深港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和商业街地层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程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通过小导洞对隧道上方地层实施加固补偿注浆,分层分部位加固土体,精确控制沉降,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地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57.
饱和黄土区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托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工程往往需要穿越上部建筑物,为了保证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托换技术已成为解决城市建设施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饱和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桩基托换工程实例相对较少。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市政桥梁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隧道开挖和切桩过程中地表沉降、桩基沉降和托换桩基受力机制,验证托换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为10.5 mm,桩基最大沉降量为9.7 mm,相邻桩基沉降差最大值为2.2 mm,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托换后桩底轴力为1 143.9 k N,小于单桩设计承载力4 739 k N,在初始阶段、新增承台及桩基、切除左右隧道内桩基及最后阶段衬砌左右隧道,托换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8.
桩基主动托换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先对桩基托换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然后综述了桩基主动托换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计算、施工工艺),最后分析了急需进一步研究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59.
对瓦托与梁架组装尺寸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压装力来定量判定互托压装状态是否完好的措施,以保证瓦托与梁架压装后不松动。  相似文献   
60.
冯兴 《成铁科技》2009,(3):4-5,18
L—B型组合式制动梁在运用中发现多起闸瓦托铆钉折断故障,本文通过对L—B型制动梁在车辆发生制动作用时的受力及材质工艺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闸瓦托铆钉折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