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109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工程概况 宽城县县级公路永喜线永存至喜峰口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6.346km,该公路属于潘家口水库旅游专用公路,路线起于邦宽公路(永存),绕行潘家口水库,终点至喜峰口。该工程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由于原路线属于四级公路标准.  相似文献   
72.
方明 《公路工程》2009,34(4):118-121
利用SIGMA/W分析库区高水位对路基沉降影响,结合河南省道S231鸭河水库段的库区路基工程实例, 分别采用分层总和法和SIGMA/W计算出各断面的应力分布和地基沉降,分别对设置挡土墙时的库区路基和考虑库区水位影响下的库区路基2种情况,进行了固结应力与沉降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73.
李军  秦大同  黎兆衡 《船舶》2006,(2):33-36
三峡库区船舶节能增效是船舶航行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船舶柴油机运行机理与船舶操纵航行条件,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以最佳航速运行是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节能和船舶驾驶操纵的最佳方式,也是库区船舶节能的有效方法。船舶在最佳航速下运行,适当调整柴油机主要参数,以使柴油机在最佳航速下其工况接近于柴油机额定工况,保证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污染物得到提高和控制,真正实现船舶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74.
王玮  许光祥 《水运工程》2016,(3):120-123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库区急滩多为峡谷型洪水急滩,采用常规的扩大泄水断面等方法进行整治,不仅工程量大,废方多,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而且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田角、喜滩两处急滩为例,对库区峡谷型洪水急滩的滩性特点及运用急滩常规整治方法进行治理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针对龙湖库区的特点,简要介绍该航标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特点、施工方法与工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7.
水库地区路基断面设计与防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6):147-149,164
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为30m的永久性消落带,其最大出露面积可达1.1×104km2.可持续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总结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四种模式: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防护林模式和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79.
三峡库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滑坡、坍塔、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而且库区桥梁建设的地质问题具有长期性。针对三峡库区工程建设的复杂地质特点,分析已建桥梁设计、施工及使用维修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设程序、地质、桥梁检测等方面提出移民复建桥梁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李婷 《珠江水运》2010,(12):49-5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这千古流传的诗句,除了气势磅礴的意境美之外,更重要是体现了古人对于运输速度的渴望。在那个舟楫之利的时代,内河水运无疑是运输体系中的NO.1。特别是长江珠江,贯穿东西,有着庞大绵密的水道网。两条大江,在中国五千年运输通道中,都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然而,沧海桑田,珠江上游的内河水运却沦为被同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