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2篇
  免费   581篇
公路运输   6268篇
综合类   3971篇
水路运输   2523篇
铁路运输   3910篇
综合运输   511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977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862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657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61.
分析了减振器具有可调阻尼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微机控制节流口以实现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结构方案。据此研制出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其调节性能良好,阻尼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762.
复合纤维型无石棉摩阻材料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压摩阻材料中迄今可代替石棉纤维的有 Kevlar,玻璃、钢、铜、硅酸铝陶瓷与炭等纤维。复合纤维无石棉摩阻材料的制造工艺分湿法与干法;湿法将含大量溶剂的粘合剂、纤维增强材料及填料经搅拌混合均匀,出料干燥成半成品再破碎,成均匀颗粒状混合团以利压制,因破坏纤维长度与强度,制品强度与摩擦系数不稳定;干法采用粉末状改性或不改性树脂为粘合剂,再将增强材料、填料搅拌混合出料即可直接压制,制品强度高且稳定,但要解决生产中的膨胀、起泡现象。粘结剂一般利用酚醛树脂或改性酚醛树脂,其配量一般在20%~30%,其摩擦系数在350℃时仍能保持约0.45。金属填料起载体作用,吸收消除水(湿)衰退性,还可刷掉对偶材料上所形成的树脂及磨耗产物;铜纤维有很高强度,纤维截面按加工工艺不同有菱形、三角形和蝶形等,可提高摩擦系数;铜纤维用于重载荷车辆的摩阻材料内,作为材料表层损坏时的清除剂;硅酸铝陶瓷纤维可提高制品使用温度并稳定摩擦系数,磨损也小。压制工艺中应注意:干燥后半成品混合料应置于密闭容器内防潮;厚壁产品压制固化时可按每1mm 壁厚保压、保温约60秒计,薄壁按约30秒计,实际压制时合模1分钟放气一次,以后压2分钟再放一次,可使产品无气泡、起层且外观规整;成型后产品须经热处理,即逐渐升温150℃保温2小时,待降至室温时取出,再作磨制。  相似文献   
763.
764.
基于修正的余能变分原理,构造了一种适应于薄层迭板和中厚层迭板弯曲分析的四为应力杂交单元。其特点是具有较低阶的余能密度矩阵,每节点7个自由度。计算表明,这种单元收敛性好,精度高,用很少的单元网格就可获得较好的精度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765.
武汉长江二桥的索力、温度和应力测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介绍了武汉长江二桥索力,温度及应力的监控测量。  相似文献   
766.
本文探讨了钢管在水下弹性敷设时,为减少牵引力和钢管外防腐层不受任何损坏的措施及敷设各阶段管中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767.
张嘉照 《公路》1990,(10):19-25,4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曲线内侧行驶轨迹的半径,其值为加宽前路面内缘的半径加上1.5米。在圆曲线内,它实际上是路中心线的一条等距线。因此认为,在直线上和缓和曲线段,行驶轨迹也是路中心线的一条等距线。这条等距线与路中心线的线距为D=B╱2-1.5(米) (B是路面宽)一、视距曲线方程如图1,视距曲线是消除横净距的边界。  相似文献   
768.
769.
根据柴油机燃烧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并参考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设计经验,开发了一种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在6102Q 型柴油机上,将新设计的微混合燃烧系统与四角型燃烧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燃烧系统无论在结构、空气运动特性、性能指标方面均优于四角型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770.
阳红  张慎良 《汽车技术》1989,(10):29-33
介绍了具有动态特性好、测量精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发动机瞬时进气量的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