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7篇
  免费   614篇
公路运输   5380篇
综合类   3542篇
水路运输   2235篇
铁路运输   2247篇
综合运输   40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730篇
  2011年   833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62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755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675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7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应用有限元素法对含有裂缝的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不同参数情形下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研究结果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伯方 《海运情报》2006,(5):34-34
2005年底,德国劳氏船级社(GL)与现代重工(HHI)揭晓了1.3万TEU集装箱船的设计方案,再次引发了航运界关于大型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将发展到多大与多少艘的推测。人们对此项大胆设计深表惊讶。尽管GL在应力计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这样大的船在风浪中会产生的中垂或中拱总是令人担心,有人称之为“对想象力的挑战”。这艘有3个足球场那样长的巨型船(长382米、宽54.2米)在海上可能会遭遇的风险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53.
李厚斌 《中国水运》2007,5(9):78-79
混凝土温控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分析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对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收缩开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和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形成机理研究,指出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有低温收缩、温度梯度开裂两种主要形式,其中温度梯度开裂是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主要原因。文章较详细地分析路面低温开裂的机理和类型。  相似文献   
55.
韩同银  仇鹏 《中国铁路》2007,(10):19-21
工程总承包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铁路建设推行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实现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统筹安排和优化,总体控制项目造价。推进铁路建设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国家及铁道部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借鉴国内外经验,使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56.
57.
58.
由武汉中铁工程机械厂研制的国内首台用于架设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的165t架桥机模拟架桥一次成功。8月16日,新型架桥机技术方案通过了铁道部审查。武汉中铁工程机械厂从2005年起投入资金,组成了由权威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165t铁路架桥机科研团队,对新型架桥机的设计方案进行多次动力学计算和内应力计算,并周密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59.
王建文 《中国造船》2007,48(B11):227-231
讨论了北部湾边际油田-WZ11-1N油田开发的工程策略,通过技术和经济上的综合分析,WZ11-1N油田采用了“三一”模式依托开发的成果,在应用涠洲地区成熟的、较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依托平台/管线的处理工艺和寿命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和校核,同时采用了电力组网新技术,达到了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油田收益的目的。另外在总体布置上为未来油田的依托开发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60.
钢-混预应力桁梁新结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钢桁梁设计受到强度、稳定、疲劳、构造及冶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桁高与跨度存在合理比例关系,所以跨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建造就有困难、有风险,为克服强度、稳定等问题而变得经济上不合理。提出的钢混预应力桁梁是将上弦杆做成钢管混凝土结构、下弦杆做成钢与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增大其压杆稳定,减小杆件的应力幅,削减下弦杆的最小长细比限制,增强横向刚度,使桁梁这一古老结构形式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