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6篇
  免费   265篇
公路运输   3984篇
综合类   1803篇
水路运输   2441篇
铁路运输   2438篇
综合运输   29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65年   10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1.
612.
613.
614.
615.
用落锤式弯沉仪评价混凝土路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志杰 《国外公路》1996,16(3):50-53
利用落锤式弯沉仪评价混凝土路面的刚度、接缝破坏情况及传荷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落锤式弯沉仪的操作,弯沉参数和弯沉纵断面图的使用,层刚度的分析等,同时还例举了典型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16.
潘经恒 《中国水运》2004,2(4):126-127
长江干线下游大型顶推船队在规定水域"三横"(指横驶(包括穿越)、横越、横流的简称)状态下的事故发生率较高、隐患大、险情多.操作谚语横驶纵距足,横越早减速,横流车舵够,三横事故.  相似文献   
617.
在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颁布后,为了分析路面结构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新规范的规定,对道路轴载谱进行了实测并对路面材料参数进行了室内试验,对路面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沥青面层厚度、路床顶面回弹模量等参数对基层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实测轴载谱,原设计方案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不满足要求,通过增大路床处理深度提高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可显著提高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轴载谱实测及路面结构分析结果可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损坏原因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18.
为了研究带3种贯通裂缝的水泥混凝土加铺高黏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和没有应力吸收层两种结构的反射裂缝的扩展路径与断裂机理,对带3种裂缝的两种结构试件分别进行三点弯曲室内试验。并以扩展有限元方法(XFEM)为基本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有应力吸收层的加铺层的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模拟。把扩展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反射裂缝的力学响应、扩展机理和断裂过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在断裂形态上相近,两者数据的相关性较高。高黏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能降低加铺层底部的应力集中,减缓加铺层下部裂缝扩展的速率,达到防治反射裂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619.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620.
为了解砂卵石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以青海循隆高速公伯峡隧道为依托,借助PFC3D离散元软件对公伯峡隧道穿越砂卵石地层进行三维模拟,重点研究以密排短管棚预支护为根本前提,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为施工方法的砂卵石地层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特性,并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隧道台阶开挖时,围岩应力集中范围逐渐从拱顶过渡到拱腰,直到拱脚,对应的塑性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密排短管棚对塑性区的发展有一定的“遮拦效应”; 围岩横纵向变形规律一致,主要是向隧道临空面产生收敛变形,且密排短管棚形成的梁拱效应限制了掌子面前方位移发展; 2种方法得到的初期支护变形规律一致,均呈阶段性变化,拱顶下沉累计值大于周边收敛累计值,且两者的最终变形量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