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窄路密网”的路网布局是目前主流的道路交通规划理念,该条件下,交叉口密度很高,各类设施杆件众多,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无法承载过多杆件设施。针对该问题,从各类杆件的特征及技术要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路口间距情况下多杆合一的工程方案。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期给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目前全国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无碴轨道客运专线铁路建设掀起新的高潮,而客运专线平面位置的高精度要求是保证列车运营的前提,本文根据无碴轨道的高精度要求与无碴轨道铁路同普通铁路精度要求的对比,阐述了无碴轨道铁路的精密控制测量网体系,表明了精密控制测量体系在无碴轨道铁路建设期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某智慧高速的设计案例为依托,首先对国内外智慧高速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的新型运载工具,信息化和功能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协同的管理与服务将是未来高速公路三大发展趋势。通过对高速公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需求针对性地精准分析,构建面向高速公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创新型应用服务。结合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建设"三网合一"智慧高速基础设施和智慧云控平台构成、数据流为驱动的、"开放、包容、创新"的智慧高速公路。基于案例分析的智慧高速规划设计全过程,对于国内智慧高速的整体设计和建设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探索开辟全新的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4.
论文针对攻击行为的知识表示和智能分析展开研究,利用Petri网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适合攻击行为分析与检测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类Petri网子类型判决PN机和着色判决PN机作为攻击行为的描述模型,利用其运行机制检测攻击,并使用着色判决PN机的有色合成解决模式关联的问题,同时  相似文献   
35.
新型高速铁路客站大跨度站厅结构的竖向地震破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桥合一"新型高铁客站的站厅层往往以大跨度钢桁架为其主要结构特征。基于此,以天津西站典型站厅结构为例,提取其主要结构单元,选取多条竖向地震强震记录,并综合采用静力和动力弹塑性方法,研究典型站厅结构大跨度钢桁架单元的竖向地震屈服机制和破坏特征。此外,与站厅结构动力弹塑性计算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多模态Pushdown方法在大跨结构竖向抗震性能评估中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36.
国巍  余志武 《铁道学报》2012,34(4):110-117
高速铁路建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客站往往以房桥合一为特征,其综合了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二者的特点,抗震与减震设计必然不同于一般结构物。本文首先建立在新型客站中设置层间隔震和混合减震控制的基本模型,并基于随机地震输入和虚拟激励法推导高效计算表达式。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层间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和工作机理,指明层间隔震存在的缺陷。继而针对层间隔震的不足,在房桥合一客站中引入混合减震控制策略,其在层间隔震基础上通过设置连接阻尼器实现减小桥梁位移和避免梁体碰撞的目的,深入研究层间隔震与连接阻尼器的工作机理,提出混合减震策略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层间隔震与混合控制策略在房桥合一新型客站随机地震响应控制中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珠机城际金海特大桥主桥采用(58.5+116+3×340+116+58.5) m四塔三主跨斜拉桥,为国内首座公铁平层合建的多塔斜拉桥。金海桥塔多联长,采用何种结构体系提高结构刚度、减小温度效应及改善结构受力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此,在总结既有多塔斜拉桥经验的基础上,比选了半漂浮体系、刚构-半漂浮体系、梁式支承体系以及首次在多塔斜拉桥应用的刚构-连续体系。通过对4种结构体系的刚度,结构受力等分析,并考虑构造要求和经济性,推荐采用刚构-连续体系,即两中间塔墩梁固结,两边塔梁固结、塔墩分离。该体系有效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主梁、桥塔及斜拉索受力较优,同时降低了温度效应的不利影响,车桥动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振动性能良好,行车舒适性优。  相似文献   
38.
"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相比于传统的"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具有更严重的振动和结构噪声问题.以某典型"桥建合一"型地铁侧式高架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列车到发站时站房结构振动和结构噪声响应,分析这类结构型式的响应规律,同时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舒适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振动更剧烈,站厅层峰值加速度是"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的2~6倍;相比于柱顶/底,楼板振动的优势频段为10~60 Hz,低频振动被放大,并在楼板一阶竖弯频率处出现共振;相比于柱顶/底,悬挑端部振动在低频处被放大,受雨棚立柱的约束作用,站台层悬挑端的振动放大效果弱于站厅层;列车到发站时站厅层不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休息室内结构噪声影响较振动严重,最大超标量为21.02 dB.  相似文献   
39.
结合高架车站设计实例,对空间框架体系的"桥建合一"高架车站结构中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议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0.
从长江航运和梧州航运总公司的变革历程出发,阐述了航运发展应遵循港航合一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