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17篇
综合类   119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70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章少兰  胡彧元 《水运工程》2021,(10):188-193
某船闸靠船墩结构采用低承台桩基墩柱式结构。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考虑承台、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内力及位移,内含大量插值查表,计算复杂,具有一定的人为偏差。采用STAAD.PRO软件建立桩基、承台及土单元模型,并将上部墩柱结构及荷载进行力学转换后作用于承台,分析低承台桩基墩柱式结构桩基内力及位移,并与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TAAD.PRO计算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工程实践中可使用该软件方便地计算低承台桩基墩柱式结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  相似文献   
102.
103.
高墩桥梁易发生盆式支座超限滑移、剪切破坏的情况,严重时对应过渡墩发生较为明显的桥墩单向偏移等病害,有的桥墩竖直度方向上已偏离达十几甚至几十厘米,严重危害桥梁结构运营安全。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支座安装缺陷对高墩桥墩受力影响的规律,并结合病害情况给出了纠偏处理方案及施工技术要点,以供类似工程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一种矩形大尺寸升降台与船舱口间耐大水压实体异形密封圈密封结构,这种密封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在升降台与船舱口之间存在升降台运行、安装、船舱口变形造成的较大偏心尺寸误差时仍具有较好的大水压密封性能。本文对密封结构、原理及特点进行说明,并对该种密封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进行描述。该密封结构形式的研究可为船与设备之间抵抗高海情、大风浪的密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前言日本河口湾岸边的填埋陆地地层多为较厚的冲积堆积土。在此建造构筑物。其他基基础须用长70~80m的支承拉。此外,还须考虑地震时所产生的土壤液化危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该地基实施改良。现以各地正在建设的轻轨(图1)的墩柱基础(图2)为例,它是采用SLP(SuPerLime  相似文献   
106.
墩柱群结构上的波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华 《水运工程》1990,(9):1-4,22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层住宅设计采用的结构型式的分析,阐述了在设计中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论述了一座异形桥梁采用空间板单元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此种异形板梁的受力特点及板单元的传力机理,探讨了板结构的配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公路路网越来越密集,小角度铁路立交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已不可避免。立交方式通常有简支梁、大跨连续梁、门式墩、框架桥、异形连续梁等形式。选择昆明枢纽为工程实例,对铁路小角度立体交叉工程设计方式进行介绍,对今后此类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盾构制造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馈  杨延栋 《隧道建设》2017,37(3):276-284
中国盾构技术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技术体系。首先,从回顾中国盾构技术的黎明期、技术创新期、跨越发展期3个历史时期入手,重点介绍在跨越发展期所涌现出的几家代表性盾构设计制造企业及其业绩与技术优势;其次,从异形盾构技术、新型驱动技术、刀盘刀具修复技术、快速出碴技术等方面阐述中国盾构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中国盾构将朝着挑战极限、性能优越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模块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