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篇
  免费   227篇
公路运输   1273篇
综合类   841篇
水路运输   1250篇
铁路运输   795篇
综合运输   8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由于全挂汽车列车的主车与挂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转弯时,或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常常导致主车、转向架和挂丰三者之间产生剧烈的周期性摆动现象。为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将全挂车列车简化为主车、牵引架和挂车前轴、挂车车身和挂车后轴三个部分,并建立了运动方程式,研究分析了全挂车列车转向时车辆各参数的瞬态响应。  相似文献   
252.
主要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梁桥弹塑性阻尼变化规律。理论分析与桥梁模型地震破坏试验相结合,结果表明:随着塑性变形的不断加剧,阻尼比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53.
研究了用空间杆系有限元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中求截面弹塑性刚度的Cranston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已有方法在Cranston迭代收敛后求截面刚度的缺陷或不明确之处,提出了用有效截面的换算截面重心及数值积分求截面刚度时,均应采用微元切线模量的观点。在自编程序中采用不同模量对同一试验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可以用于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相似文献   
254.
在强震作用下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会进入塑性状态,采用考虑有刚度退化的武田三线型模型(弯矩-曲率关系),对一典型的双柱式桥墩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抗震分析,通过引入等效塑性铰长度的概念将其简化为两自由度结构模型,采用考虑有刚度退化的武田三线型模型(力-位移关系)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墩顶位移结果及滞回曲线形状均吻合较好,为柱式桥墩的弹塑性抗震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255.
极限状态响应面法分析结构可靠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响应面方法由于逼近的是功能函数而非极限状态方程,因而精度有时不高。为克服此不足,提出一种极限状态响应面法。该方法利用位于极限状态曲面上的样本点来重构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因而模拟出的极限状态曲面精度较高。由此提出一种算法,通过逐步修正求解得到的设计点以实现在设计点附近较高精度地逼近结构真实极限状态方程。该方法同时克服了重构极限承载力曲面方法不能适用多个荷载随机变量的缺点。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范围广,而且所需样本点数量少。  相似文献   
256.
利用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建立了国产某小客车的整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车辆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和脉冲输入时的瞬态响应特性,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调整后轮侧倾刚度等参数,优化转向瞬态特性响应结果,经过样车的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57.
不同结构组合沥青路面设计及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沥青路面结构正由单一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向多样化发展。不同路面结构组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交通水平。该文选择4种典型路面结构组合,用AASHTO方法进行设计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AASHTO设计法及力学分析探讨了不同结构组合沥青路面的设计过程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258.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田村重四郎和冈本舜三提出的沉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方案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纵向受力分析。分析中采用了隧址处100年超越概率为2%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考虑了不同管段的联结方式和不同的计算参数,对初步设计中沉管段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所提供的数据曾为设计单位所采纳[1]。  相似文献   
259.
黄土连拱隧道两主洞开挖面合理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隧道由于受地形及展线限制,一些较短的隧道常常选用连拱结构型式。通过黄土连拱隧道的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左洞施工后,右洞施工对左洞的影响规律。对于本工程,黄土连拱隧道的两洞开挖面的合理距离为30 m。推广而言,对于黄土连拱隧道,两洞的开挖距离应为单洞跨度的3倍。  相似文献   
260.
发动机曲轴动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发动机曲轴的三维实体模型 ,进行了自由模态有限元分析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灵敏度分析及动力修改 ,完成了曲轴动态设计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