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4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79篇 |
综合类 | 138篇 |
水路运输 | 243篇 |
铁路运输 | 167篇 |
综合运输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得到的蠕变劲度指标,是表征沥青胶结料在低温条件下变形和拉应力的可靠指标。通过不同低温条件下得到的蠕变劲度模量,推导橡胶沥青在BBR试验中的蠕变规律,并建立模型对结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橡胶沥青的粘弹性能,具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为详细地掌握天津新建海河独塔斜拉桥主塔锚固区在大量大吨位斜拉索的张拉力作用下的复杂应力状态,进行了三维应力分析和1:50平面光弹模型实验和1:60三维光弹模型试验。定性和定量地掌握该结构部位复杂应力的分布,为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保证了重要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光弹性模型实验,可为优化设计、调整设计构造提供科学依据。对该桥主塔结构受载性能的研究,不仅能使本桥主塔设计更合理,对今后类似桥梁主塔的设计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模拟紫外环境下沥青老化流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为了研究紫外老化对沥青材料性质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评价其老化行为,通过改进的老化设备实现了模拟紫外环境;利用动态流变学的手段分析了3种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后沥青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复合模量变大,滞后角变小,流变性变差;更易发生脆性、疲劳破坏。试验结果表明沥青1-9的抗紫外老化能力最强,沥青2-9的抗紫外老化能力最差,沥青3-9抗紫外能力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64.
65.
通过对粉煤灰、矿粉、消石灰、水泥4种矿物填料组成的沥青胶浆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和稳态流动试验,对4种不同矿物填料、不同粉胶比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沥青胶浆的线粘弹范围小于沥青的线粘弹性范围;掺加4种矿物填料的沥青胶浆在代表胶浆的低温状态的高频区域内复合模量的增长趋向一致,在代表胶浆的高温状态的低频区域复合模量的差别变大;相同粉胶比下消石灰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最显著,其他依次为粉煤灰、水泥、矿粉,但后三者对沥青的影响差别不大;粉胶比的增加与复合模量、粘度的增加并不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66.
以弹流润滑理论为基础,发展了一种活塞环三维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分析模型。为了研究气缸套径向变形对活塞环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椭圆形气缸套模型,分析了气缸套不同变形量时的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和润滑表面弹性变形等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气缸套径向发生变形时,油膜压力分布、最大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分布、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润滑表面弹性变形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分析活塞环弹流润滑性能时考虑气缸套径向变形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为了提高活塞环润滑性能应尽量减少气缸套和活塞环的径向变形量。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为满足城市地下管廊、城际快速地下交通网的建设需求,中国隧道工程的应用率与日俱增。砂砾地层因黏聚力较低,与其他地质条件地层相比工程特性明显。在分析类似地质情况下的盾构隧道受力时,连续性介质假设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应从非连续介质角度分析隧道及其周围岩石介质的受力分布。通过光弹试验观测砂砾地层中隧道-围岩系统内的力链强弱及其分布形式,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力链信息。在光弹颗粒中设置圆形管道以模拟盾构隧道,并通过改变内置管道的直径大小,改变上部及侧部载荷大小,以及在管道底部进行光弹颗粒释放,来分析砂砾地层中隧道直径、埋深变化及隧道底部的地层破坏、流动对隧道-围岩系统中力链分布的影响。利用颗粒元软件PFC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以验证试验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力链是砂砾地层与隧道之间载荷传递的主要方式,围岩与隧道间的接触力分布具有非对称性;隧道的椭圆化程度及其周围砂砾岩层中的力链密度,均随着隧道直径和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当砂砾地层破坏、流动时,隧道-围岩系统内的力链也被破坏并重新分布,地层内维持系统稳定的“环状”强力链退化成为“拱形”强力链,系统自稳性产生破坏,此时应采取措施强化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