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3篇 |
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66篇 |
综合类 | 220篇 |
水路运输 | 234篇 |
铁路运输 | 265篇 |
综合运输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77263部队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组织驾驶员认真开展我军根本职能和勤俭节约建军思想教育,利用野战车场正规化建设时机,采取板报宣传、集中教育、检查评比等方法,广泛开展比车况、比作风、比清洁、比出勤、比节油,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为满足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的发展需求,解决基于强化学习的船舶避碰决策方法存在的学习效率低、泛化能力弱以及复杂会遇场景下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船舶避碰决策信息的高维性和动作的连续性等特点,考虑决策的合理性和实时性,研究了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的船舶自主避碰方法。根据船舶间相对运动信息与碰撞危险信息,从全局角度构建具有连续多时刻目标船信息的状态空间;依据船舶操纵性设计连续决策动作空间;综合考虑目标导向、航向保持、碰撞危险、《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和良好船艺等因素,设计船舶运动的奖励函数;基于TD3算法,根据状态空间结构,结合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和一维卷积网络,利用Actor-Critic结构设计船舶自主避碰网络模型,利用双价值网络学习、目标策略平滑以及策略网络延迟更新等方式稳定网络训练,利用跳帧以及批量大小和迭代更新次数动态增大等方式加速网络训练;为解决模型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基于TD3的船舶随机会遇场景训练流程,实现自主避碰模型应用的多场景迁移。运用训练得到的船舶自主避碰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并与改进人工势场(APF)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学习效率高,收敛快速平稳;训练得到的自主避碰模型在2船和多船会遇场景下均能使船舶在安全距离上驶过,并且在复杂会遇场景中比改进APF算法避碰成功率高,避让2~4艘目标船时成功率高达99.233%,5~7艘目标船时成功率97.600%,8~10艘目标船时成功率94.166%;所提方法能有效应对来船的不协调行动,避碰实时性高,决策安全合理,航向变化快速平稳、震荡少、避碰路径光滑,比改进APF方法性能更强。 相似文献
126.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货过程中岸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桥设备交互作业, 实际调度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 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 构建基于混合流水车间的三阶段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模型, 为解决自动化码头调度环境动态性强的特点, 使用1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DQN)进行求解。依据码头实际调度情况, 使用神经网络实时拟合动作-值函数, 把各阶段设备状态数据输入模型, 采用经验回放机制训练模型, 把单一启发式规则加复合启发式规则作为设备候选行为, 通过强化学习动作选择与动作评估机制, 得到最优的集装箱-设备组合策略, 并与精确算法和常用的几种元启发式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较大规模算例下, 与目前较为先进的粒子群算法相比, 所提方法的总作业时间平均降低了7.84%, 与理论下界值的差距分别为6.0%, 5.6%, 4.6%, 三阶段设备负载较为均衡, 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9%, 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小规模算例下, 与Gurobi求解器的总完工时间平均误差为1.99%, 且随着算例规模增加, 所提算法在求解时间上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求解时间最大提升59%, 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行效率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阐述硅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铁的发展历程。其与传统球墨铸铁相比,屈服强度提高40~100 MPa、屈强比从0.55~0.65提高到0.75~0.85,断后伸长率提高7%~8%;硬度从50~80 HBW减为30 HBW,机加性能提高,更适宜精益生产;QT600-10牌号材料性能提升最为突出。针对Larker Richard陈述的硅固溶强化球墨铸铁工艺可能出现的几大难题,为实现技术转化及实现产业化提出有效建议。从高性能材料的轻量化设计角度分析,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铁将逐渐被行业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