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戈壁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戈壁地区高速铁路面临风害、沙害、水害等自然灾害,在路基排水、路基防风治沙、绿色防护设计、路基边坡防护等方面提出设计对策。论述戈壁地区的地基处理、路基防风、路基填料设计及施工工艺、路基边坡防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我国西北地区多为戈壁地貌,戈壁土构成成份复杂多变,目前在此地区设计及修筑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尚缺乏成熟的工程经验。文章结合兰新第二双线戈壁地区路基先导试验工程,对采取强夯、重夯加CFG桩等工程措施处理的戈壁地区松软土地基进行现场沉降观测及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重夯结合CFG桩进行地基处理后,路基工后沉降均<15 mm,可满足无砟轨道工后沉降标准,而强夯措施存在不确定性。试验成果为西北戈壁地区无砟轨道路基设计及工程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3.
兰新铁路百里风区风沙流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兰新铁路百里风区戈壁风沙流进行现场观测研究,提出风沙流密度的新概念,解决风沙流研究中如何利用现场定时观测研究风沙流动态变化特点的重大技术难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揭示风沙流密度沿高度变化的特点,不同高度风沙流密度与风速的关系,阐明临界风速的概念,认为风区建(构)筑物所承受的压强为净风压与沙粒冲击压之和。在自然风速超过临界风速情况下,风区建(构)筑物所承受风沙流压强以沙粒与建(构)筑物碰撞压力为主,这与传统设计中以净风压作为风荷载设计完全不同,解决了风区工程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避免由于对戈壁风沙流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对即将修建的兰新二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对戈壁地区风沙流科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7):43-43
7月1日上午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结束了“世界屋脊”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km。 相似文献
55.
56.
兰新高速铁路第二双线路基长度占线路长度比例大,是迄今为止国内高等级铁路路基比例最大的铁路,途经地区多为戈壁地貌,路基多为碎石土。该线采用无砟轨道,对路基压实度控制和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而目前铁路对此还没有专门的技术规范。以所采用的碎石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检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重锤夯实、冲击碾压和重型碾压三种方法的加固机理和处理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戈壁碎石土地基采用三种方法处理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而综合比较,以重型碾压处理相对较好,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57.
58.
继7月刊分享涉水驾车技巧和险情处理方法后,没想到北京还真是来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大暴雨。原本要在白河峡谷使用的方法没想到在北京城区内竟然用上了,借此真可以实操一把了。介绍完了涉水和沙地,这期我们来分享戈壁和高原的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59.
以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试验段某工点戈壁土填料为研究对象,采用HDZDT-Ⅰ型调频振动台,进行振动压实测试最大干密度试验.通过所建立的灰色关联模型的分析表明:填料中粗颗粒含量P5对最大干密度值影响最大,振动设备的振动时间T、振动频率f次之,填料的含水率对最大干密度影响最小.现场填筑控制压实时,应重点控制填料的物理组成状况,压实机械的工况及工艺,以取得良好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60.
2006年1月24日,当黎明的曙光照亮哥达黎斯加海岸20海里外晴空的时候,27岁的约勒.冈萨雷斯与女友25岁的爱迪丝正操纵着不足9米的小渔船“圣塔伦3号”在太平洋上行驶。爱迪丝也是渔民的女儿,她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想采写一篇有力度的渔民创业稿子,为了体验生活就随男友约勒出海了。正当一对青年男女性致勃勃寻找渔场的时候,海面突然风平浪静,富有经验的约勒感到情况有点不大对劲,刚想掉头回返,就有一股强风使船抖起来,几分钟后,海面每小时的风速达到50~60海里,长浪涌无情地涌进了开着的门和窗。使舱室里一片汪洋,小船剧烈地晃动着,差一点沉没。 相似文献